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

望奎县人民医院15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4例,均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年,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成功率为100%;优55例,良13例,尚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91.9%;出现3例并发症,发症率为4.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后路手术;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不良生活习惯加剧,其发病率呈现出递增态势,且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作为手术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应用率极高[1]。我院为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来院就诊的74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4例,男50例,女24例;年龄为27-59岁,平均(41.3±3.8)岁;病程为5个月-12年,平均(4.8±2.7)年。23例患者伴有明显的外伤史,所有患者经CT与X片(摄腰椎正侧位)检查后显示:20例为L3-L4段突出,23例为L4-L5段突出,11例为L5-S1段突出,20例为多节段突出。突出位置分型:61例为偏侧型,9例为中央型,4例为椎间孔型;突出髓核病理形态分型:15例为游离型,23例为破裂型,36例为突起型。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硬膜外持续麻醉,取俯卧位,经后路切口,将腰椎突出间隙作为切口中心,切口长度为4-6cm,3例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11例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7例患者行双侧开窗术,49例患者行单侧开窗术,硬膜囊、神经根显露后将粘连分离,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充分暴露,进而将髓核彻底摘除;术中探查侧隐窝,若存在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及时执行咬除扩大神经根操作,以便将粘连组织清除,促使神经根松懈,但要确保神经根的稳定性不受破坏;4例患者椎间管型(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术中切除小关节突显露出突出间盘组织后,将其切除。患者术后彻底止血,并及时冲洗伤口,橡皮引流管,将切口逐层缝合。

1.2.2护理方法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采用止血药行常规止血处理,并行抗生素防感染治疗;术后24-48h,视患者具体情况,可将引流管拔除;术后第1d可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术后第7-14d,若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可在腰围受保护的情况下适当离床活动,12d后可拆线;术后第15d可行简单的腰肌、背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2]

参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优、良、尚可与差4个等级。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运动功能无障碍,且日常工作、生活均不受限;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疼痛感,能从事较轻的工作;尚可: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时常发生且工作、生活受限;差: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加剧,有进一步接受治疗的指征。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a)治疗1年后随访情况:我院采用电话随访与患者来院复诊随访两种方式,随访过程中未见1例失访,随访成功率为100%。

(b)本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优55例,良13例,尚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91.9%,

(c)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74例患者中出现2例椎间隙感染,1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但经对症治疗后治愈。

3讨论

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虽然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还要参照患者有无侧隐窝狭窄或椎管狭窄、病程时间等因素,否则一来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二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中,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科学的分型,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找准定位极为重要,为此,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①采用龙胆紫对椎旁的放射痛点或压痛点做出标记;②仔细观察患者的X片,查看有无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现象;③术中L5间隙位置的确定参照X片予以明确;④采用带齿血管钳来前后摇动棘突部位,若出现下不动上动的则为最后间隙,手术定位准确率达到了100%。此外,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过度强调彻底减压或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如何。一般而言,年轻患者单纯突出的现象普遍,可开窗治疗;对于中央型突出患者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治疗最佳,以达到切除减压效果;对于根管狭窄或腰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一般采用全椎板切除或版椎板切除并行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以确保稳定性。有研究认为髓核摘除只需考虑病变组织,但也有研究认为上述做法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原间隙再复发的主要原因[3-4]。故而,本研究中采用髓核钳将间隙内髓核组织先初步清除,进而采用刮匙将其彻底摘除,有效保护了椎体前方的大血管。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1.9%,尽管出现4例并发症,但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表明该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国喜,王明礼,李正伟,等.后路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0,9(11):142-143

[2]王怀云,洪志群,徐建平,等.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13(04):268-269.11(28):2063-2065

[3]陶海南,蒋守念.椎体后路手术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2,12(8):1503-1504

[4]高媛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医学,2011

标签:;  ;  ;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