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与EBSD分析

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与EBSD分析

论文摘要

通过组织超细化可以使钢铁材料同时获得高的强度和优良的韧性,但超细组织在焊接条件下的粗化可能降低超细组织钢的性能。本文对采用驰豫-析出-控制相变工艺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RPC (Relaxation-Precipitation-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生产的新型超细组织钢进行了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表征及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分析和微观力学性能的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RPC超细组织钢的焊接接头进行观察与分析。焊接接头主要分为:焊缝,熔合区,粗晶区,细晶区和不完全重结晶区。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熔合区主要为贝氏体组织,粗晶区主要为板条贝氏体束,由相互平行的贝氏体板条构成。细晶区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不完全重结晶区主要为重结晶的细小铁素体晶粒与原母材的微细贝氏体板条混合组织。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焊缝区域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多维形核呈放射状生长。研究认为,该夹杂物主要是以Al2O3为核心形成的钛氧化物,以钛复合氧化物为核心形成铁素体。可能由于夹杂物中存在阳离子空位,使Mn通过阳离子空位扩散进入Ti2O3夹杂,或者由于溶质元素在夹杂物和铁素体中溶解度有差异,形成Mn溶质贫乏区,促进晶内铁素体形核。利用EBSD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晶体学取向研究的结果发现,焊缝针状铁素体晶粒取向并不完全随机分布,在某些晶体学方向上存在取向择优。各针状铁素体之间呈大角度晶界。从同一夹杂物上长出的针状铁素体,观察到沿同一方向背向生长的针状铁素体具有相同取向。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粒内从晶界向晶内有多个方向生长的板条贝氏体束,沿某一方向生长的板条贝氏体束具有明显的优势。生长方向不同的贝氏体束之间呈大角度晶界。粗晶区针状铁素体能有效分割原奥氏体晶粒,从而促进晶粒细化。观察到部分贝氏体与其邻近的针状铁素体板条取向相同或相近,本文认为,这些贝氏体可能以铁素体板条为基体在铁素体板条界面形核。利用维氏硬度仪和纳米硬度测定仪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了微观力学性能的测定。整体看来,维氏硬度值与纳米硬度随组织变化具有一致性。焊缝针状铁素体硬度最高,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硬度最低。对于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由于晶粒粗化以及母材的一些强化途径在焊接热过程中受到削弱或消失,导致硬度降低。细晶区由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硬度较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钢铁材料的组织超细化研究概述
  • 1.1.1 RPC 超细组织钢的组织超细化机制
  • 1.1.2 RPC 超细组织钢的化学成分设计与组织特征
  • 1.1.3 RPC 超细组织钢的强化机制与性能特征
  • 1.2 超细组织钢的焊接研究进展
  • 1.2.1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研究
  • 1.2.2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1.2.3 氧化物冶金对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研究
  • 1.3 EBSD 分析方法概述
  • 1.3.1 EBSD 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1.3.2 EBSD 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1.4 纳米硬度测量原理与方法概述
  • 1.4.1 纳米硬度测量概述
  • 1.4.2 压痕测试计算原理
  • 1.5 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气体保护焊实验
  • 2.2.2 焊接接头组织观察与分析
  • 2.2.3 焊接接头组织的EBSD 分析
  • 2.2.4 维氏硬度测试实验
  • 2.2.5 纳米硬度测试实验
  • 第三章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接头组织观察与分析
  • 3.1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热影响区CCT 曲线测定
  • 3.2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接头光学显微组织特征
  • 3.3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接头扫描电镜组织特征
  • 3.4 RPC 超细组织钢焊缝区场发射扫描电镜组织特征与能谱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RPC 超细组织钢的焊接接头组织的EBSD 分析
  • 4.1 焊缝组织针状铁素体的EBSD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 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EBSD 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针状铁素体晶粒取向并不完全随机分布
  • 4.4 焊接接头组织的晶粒细化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RPC 超细组织钢焊接接头组织微观力学性能的测定与分析
  • 5.1 前言
  • 5.2 显微硬度实验结果
  • 5.3 纳米硬度测量实验结果
  • 5.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1 维氏硬度值与纳米硬度随组织变化的一致性
  • 5.4.2 焊接接头组织微观力学性能与组织形成的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致谢
  • 在学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机械振动对激光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28)
    • [2].厚度沉淀硬化不锈钢双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演变[J]. 电焊机 2020(10)
    • [3].人工时效对6082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铝加工 2020(04)
    • [4].高氮钢复合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6(24)
    • [5].时效制度对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0(02)
    • [6].层道分布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09)
    • [7].2A12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7(17)
    • [8].Φ25×2钢管自熔式氩弧焊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J]. 内江科技 2015(06)
    • [9].高温焊接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焊接技术 2020(09)
    • [10].焊接电流对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02)
    • [11].返修焊对5B70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焊接技术 2016(12)
    • [12].铝合金熔化极焊接接头组织分区[J]. 宇航材料工艺 2017(02)
    • [13].钢结构焊接接头组织特征与碳元素分布研究[J]. 铸造技术 2017(06)
    • [14].Inconel 690/321不锈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J]. 电焊机 2020(07)
    • [15].元素W对手工自蔓延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08(13)
    • [16].铝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不均一性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7].钛合金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8(S2)
    • [18].42CrMo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4(01)
    • [19].30CrMnSiNi2A与Q235异种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J]. 精密成形工程 2017(04)
    • [20].焊后热处理对09MnNiDR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6(01)
    • [21].焊接电流对710L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6(01)
    • [22].45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4(03)
    • [23].不锈钢同种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J]. 金属世界 2011(05)
    • [24].铝-铜外导槽式磁脉冲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J]. 精密成形工程 2019(06)
    • [25].摆动磁场条件下的焊接接头组织研究[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4(03)
    • [26].脉冲放电对6061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塑性工程学报 2017(04)
    • [27].退火态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7(04)
    • [28].20~#低碳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02)
    • [29].焊接材料对UMCo50/Inconel600异种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及高温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20(13)
    • [30].高氮奥氏体不锈钢Cr22Mn18NiN MIG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7(05)

    标签:;  ;  ;  

    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与EBSD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