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世界中安娜的自由选择 ——《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荒谬世界中安娜的自由选择 ——《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论文摘要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因其结构巧妙,主题繁多,思想深刻,文笔细腻,自1962年出版后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和热议。小说以二战后的伦敦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以安娜为代表的知识份子及其周围人的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作为一名严肃的女作家,莱辛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和人生是她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两元素。本文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金色笔记》,探索荒谬无序的外部世界对主体“人”,尤其是对女性的影响,分析女主人公安娜如何走出外界混乱造成的恐惧感,及其在对人生有了深层的理解后,如何通过一系列选择获得精神自由,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引言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作品及《金色笔记》的内容,其次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关于《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研究。最后概述了用存在主义的思想来解读《金色笔记》的可行性。第一章扼要综述存在主义这一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和文学思潮,并介绍了萨特,加缪两位存在主义大师的主要存在主义观点。第二章主要分析荒谬混乱的外部世界如何影响着安娜的生存状态。二战后,随着传统观念的崩溃,社会结构混乱,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人们丧失了安全感,在混乱中无助地活着,时刻遭遇无奈与挫折。身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安娜却开始质疑写作的意义,因为小说的深层用意被人们故意忽视,因而她患上了写作障碍症;作为一名苦苦追寻真爱的女性,她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无法遇到敢于为爱情担负责任的男人;政治活动方面,安娜对公正和秩序的执着在混乱的现实中变得不切实际,导致她政治追求的破灭;自己悉心照顾培养的孩子却在质疑她的思想行为,拒绝步其后尘。身处混乱荒谬的世界中,安娜陷入了痛苦,恐惧与迷茫,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失去了自由。第三章分析了女主人公如何反抗荒谬的世界,深层感悟人生,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不甘沉溺于恐惧与痛苦中的安娜决定反抗荒谬,经过痛苦的挣扎反思,她认识到个人必须通过反抗荒谬才能获得精神自由和自身的存在意义,但这种反抗并不是对荒谬的否定,而是肯定荒谬的存在,勇敢地接受荒谬,面对真实的生活,能深刻地领悟人类的生存。她接受了世界荒谬的本质,肯定了自身的存在价值。第四章探讨了安娜的自由选择及其伴随的责任。理解了世界荒谬的本质,安娜在荒谬的处境中进行了选择,获得了精神自由。在小说结尾部分,在对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安娜做出了自由选择,在走出迷茫狭隘的自我,积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后,她获得了其存在的意义,担负起了自由选择的全部责任。最后,论文得出了结论: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了挫折,理解和醒悟的安娜获得了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精神成长,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对现实失望转到了努力超越自己,主动承担自己作为人类社会一员的社会责任,安娜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塑造安娜这样一位知识女性,莱辛深刻地指出了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xistentialism
  • 1.1 An Overview of Existentialism
  • 1.2 An Introduction to Sartre's Existentialist Thoughts
  • 1.3 An Introduction to Camus'Existentialist Thoughts
  • Chapter Two Anna's Confrontation with Absurdity
  • 2.1 Writing Ideal vs. Writer's Block
  • 2.2 Political Ideal vs. Political Disillusion
  • 2.3 Ideal Love vs. Irresponsible Men
  • 2.4 Caring Mother vs. Doubting Children
  • Chapter Three Anna's Revolt against Absurdity
  • 3.1 Revolt against Absurdity through Affirmation
  • 3.2 Revolt against Absurdity through Acceptance
  • 3.3 Revolt against Absurdity 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Meaningful Existence
  • Chapter Four Anna's Free Choices
  • 4.1 Choosing to Rewrite
  • 4.2 Choosing to Return to Politics
  • 4.3 Choosing to Be a Free Woman
  • 4.4 Choosing to Be an Open-minded Mother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金色笔记》为例来谈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J]. 戏剧之家 2020(13)
    • [2].《金色笔记》中女性意识的认知历程[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3].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金色笔记》叙事评析[J]. 语文建设 2017(14)
    • [4].《金色笔记》叙事特征探微[J]. 语文建设 2017(05)
    • [5].《金色笔记》中“负心汉”心理矛盾与两性和谐的探究[J]. 文教资料 2017(13)
    • [6].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6)
    • [7].论《金色笔记》的形式艺术[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9)
    • [8].《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J]. 芒种 2014(09)
    • [9].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关怀[J]. 考试周刊 2011(17)
    • [10].从破碎到完整——探析《金色笔记》中的“新女性主义”[J]. 神州 2011(20)
    • [11].对《金色笔记》汉译五类问题的探讨[J]. 海外英语 2018(23)
    • [12].《金色笔记》中的自由与共同体意识[J]. 海外英语 2018(03)
    • [13].家园异托邦——论《金色笔记》中的空间与生存[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9)
    • [14].浅析《金色笔记》中对现实的建构与解构[J]. 教书育人 2010(21)
    • [15].自由女性与母职角色的矛盾与冲突——论《金色笔记》中安娜的多重身份[J]. 牡丹 2016(02)
    • [16].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36)
    • [17].论《金色笔记》的形式艺术[J]. 芒种 2013(13)
    • [18].《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构建[J]. 芒种 2013(14)
    • [19].《金色笔记》中虚构对现实的投射[J]. 山东文学 2010(07)
    • [20].反思:《金色笔记》的意义所在[J]. 当代小说 2008(09)
    • [21].《金色笔记》中“女性自由”形象解读[J]. 作家 2008(18)
    • [22].自由的悖论——从《金色笔记》看自由女性的困境与出路[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1)
    • [23].反思:《金色笔记》的意义所在[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9)
    • [24].《金色笔记》之女性主义矛盾情结解读——基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视角[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
    • [25].基于编辑出版的角度试析《金色笔记》的价值[J]. 出版广角 2018(07)
    • [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J]. 理论观察 2015(12)
    • [27].《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经验误区与主体意识建构[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6)
    • [28].那抹炫目的金色——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追求[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 [29].解读《金色笔记》中的意象隐喻[J]. 芒种 2014(07)
    • [30].试析《金色笔记》的结构及叙事艺术[J]. 作家 2012(02)

    标签:;  ;  ;  ;  ;  

    荒谬世界中安娜的自由选择 ——《金色笔记》的存在主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