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

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

一、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敏,蔡常琦,张俊杰,武桂祥,马俊结,马士崟,李慧[1](2021)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柳申成[2](2021)在《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方法:48例下咽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8例TNM分期为,T2N0M0 8例,T2N1M07例,T2N2M07例,T3N0M010例,T3N1M09例,T3N2M06例,T4N2M01例,根据肿瘤的原发位置部位选择手术入路:会厌谷、梨状窝外侧壁或尖部三种进入咽腔,切除范围距肿瘤1.5~2 cm,切缘快速冰冻检查,利用残存喉黏膜瓣进行下咽缺损修复。根据分期及分级评估,对于N+型患者应行一侧或双侧进行选择颈清扫术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对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 N0)的患者至少应行Ⅱ~Ⅳ区颈淋巴结清扫,必要时包括Ⅰ、Ⅴ、Ⅵ区清扫;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身体状况,术后1个月行放疗或化疗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6天发现局部感染和咽瘘,咽瘘<2cm,占6.25%(3/48),经局部换药2周内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6.25%(2/32),经相应扩张后好转。其中16例患者为全喉切除,术后呼吸通畅;2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率94%(30/32)。2例患者术后喉腔狭窄,无法拔管。2例3年内局部复发+颈部转移+远处转移(肺转移);1例3年内局部复发+食管转移;1例患者抑郁(自行脱管),5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1.3%(39/48)。结论:利用残喉黏膜瓣修补部分下咽癌切除术后的下咽缺损,就近取材,不增加切口、创伤不大,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

臧传善,孙健,梁大鹏,王栋,魏朝霞,李慧,姜立伟,邱杰[3](2021)在《30例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下咽癌患者大部分有长期吸烟酗酒史,因此易伴发多原发癌。下咽癌伴发癌中最常见的是食管癌,文献报道下咽癌伴有同时性食管原发癌的比例为27%~35%[1]。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下咽癌患者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癌尤其是早期食管癌(指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增多。下咽癌合并食管癌影响下咽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明显影响下咽癌的治疗效果[2]。根据食管癌的分期及部位,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

柳申成,崔忆旋,赵报,周兰柱,吴俊,王文忠[4](2021)在《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残喉黏膜瓣修补下咽缺损的下咽癌修复手术患者48例。TNM分期为,T2N0M0 8例,T2N1M0 7例,T2N2M0 7例,T3N0M0 10例,T3N1M0 9例,T3N2M0 6例,T4N2M0 1例。根据肿瘤的原发位置部位选择手术入路:会厌谷、梨状窝外侧壁或尖部三种路径进入咽腔,切除范围距肿瘤1.5~2.0 cm,切缘快速冰冻检查,利用残存喉黏膜瓣进行下咽缺损修复。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身体状况,术后1个月行放疗或化疗治疗。结果 48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6 d发现局部感染和咽瘘,咽瘘<2 cm,占6.25%(3/48),经局部换药2周内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6.25%(2/32),经相应扩张后好转。其中16例患者为全喉切除,术后呼吸通畅;2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率94%(30/32)。2例患者术后喉腔狭窄,无法拔管。2例3年内局部复发+颈部转移+远处转移(肺转移);1例3年内局部复发+食管转移;1例患者抑郁(自行脱管),5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1.3%(39/48)。结论利用残喉黏膜瓣修补部分下咽癌切除术后的下咽缺损,就近取材,不增加切口、创伤不大,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并发症相对较少。

何时知,房居高,李平栋,钟琦,侯丽珍,马泓智,冯凌,陈晓红,时倩[5](2020)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行带蒂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的口咽癌(10例)和下咽癌(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40~70岁。口咽癌中扁桃体癌5例,其中4例行颈-口联合入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1例行下颌骨裂开扁桃体癌切除术,舌根癌5例均行经颈外舌骨入路舌根癌切除术;下咽癌中梨状窝癌16例,均行保留喉功能的部分下咽部分喉切除术,咽后壁癌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术。分析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及下咽癌缺损的预后、吞咽功能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下咽癌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因食管癌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舌根复发带瘤生存,余24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估算2年生存率为92.9%,3年生存率为88.9%。术后并发症方面皮瓣坏死1例次,咽瘘1例次,皮下脂肪液化和积液2例次,淋巴瘘1例次。25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2.6%,其中下咽癌拔管率为16/17,口咽癌拔管率为9/10。25例成功拔除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率为92.6%。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制备成功率高,修复口咽和下咽癌术后缺损能够很好的恢复吞咽和喉功能。

雷大鹏,魏东敏[6](2020)在《局部晚期下咽癌手术缺损的修复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局部晚期下咽癌由于其原发肿瘤范围广泛,因此常需要结合不同的自体或异体修复材料对肿瘤切除后的缺损进行结构及功能重建。随着修复外科技术的发展,各种组织瓣修复技术愈加成熟及丰富,在此我们对胸大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管状胃及游离空肠瓣等局部晚期下咽癌常用的修复方法进行综述,通过对其常用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改良应用及应用效果的总结,为我们向精准的结构及功能重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思路。

周晶,陈晓红,马廷耀,邝允勋,周梦娇,曹莉莉,王雪莲,曹琳[7](2020)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安全制备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法"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 "点线顺行解剖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马恒,王晓雷,魏明辉,安常明[8](2020)在《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手术治疗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放化疗后复发3例, 手术治疗后复发4例, 手术+放化疗后复发3例, 下咽癌合并食管癌3例, Ⅳ期下咽癌8例。3例行胃代食道修复, 4例行游离空肠代食道修复, 2例取大隐静脉移植代颈内动脉, 1例人造血管代颈内动脉, 5例行转移胸大肌皮瓣修复, 2例行转移颏下岛状皮瓣修复。2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头颈肿瘤专用量表(EORTC QLQ-H&N35)进行评分, 比较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21例患者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6.86±7.95)分, 术后3个月为(50.93±7.91)分, 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头颈部位疼痛、吞咽功能、饮食情况、服用止痛药及留置鼻饲管5个方面的改善, 术前评分分别为(7.58±1.56)分、(8.46±1.63)分、(7.94±0.43)分、(1.76±0.12)分和(1.86±0.28)分, 术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5.02±1.23)分、(6.28±1.58)分、(6.34±0.36)分、(1.12±0.08)分和(1.24±0.1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下咽癌灵活选用皮瓣修复仍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柏慧[9](2020)在《全喉、全下咽及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局部晚期下咽癌或颈段食道癌累及下咽,行全喉、全下咽、全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术的术后效果,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局晚期下咽癌侵袭食道或颈段食道癌累及下咽,行全喉、全下咽、全食道切除后,用管状胃修补重建上消化道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对有完整治疗资料的25例患者,进行术后死亡原因分析、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无胸胃综合征、心律失常、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14例,胸腔积液为主要术后并发症(8例,占57.14%)。术后共计死亡1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转移(9例,占56.2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0%和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判断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或复发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转移或复发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Ⅳ期下咽癌累及颈段食道,或颈段食道癌累及下咽,没有突破食道肌层可行全喉、全下咽及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术,术后没有胸胃综合征、心律失常、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2、术后死亡原因主要是术后肿瘤转移,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0%和36%;3、生存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或复发3个危险因素为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或复发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海涛,程磊,陶磊,张明,何培杰,周梁[10](2019)在《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游离皮瓣修复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其中扁桃体癌11例、下咽癌17例、舌根会厌癌4例、鼻腔鼻窦癌术后放疗后复发14例。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部位和大小,分别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股前外侧瓣和背阔肌皮瓣修复术后组织缺损。结果 4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前臂皮瓣修复20例,应用股前外侧瓣修复20例,采用背阔肌修复6例。46例游离皮瓣成活42例(91.3%)。修复扁桃体癌术后缺损的11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72.7%(8/11);修复下咽缺损的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64.7%(11/17);全舌加全喉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4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50%(2/4);14例复发性鼻腔鼻窦癌患者,再次手术后总生存率为21.4%(随访2~5年)。结论游离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瓣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不同大小缺损修复的需求。

二、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2)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英语术语(缩略语)对照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D 综述 下咽癌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3)30例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
    3.2 ESD的适应证
    3.3 下咽癌合并食管癌手术中消化道重建方法

(4)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2.2.1 麻醉
        1.2.2.2 颈部淋巴结清扫
        1.2.2.3 肿瘤切除
        1.2.2.4 重建方法
        1.2.2.5 术后处理
2 结 果
    2.1 术后患者吞咽功能
    2.2 术后患者呼吸功能
    2.3 术后发音功能
    2.4 并发症情况
    2.5 随访与生存率
3 讨 论

(9)全喉、全下咽及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术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材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术前检查评估
        2.1.3 全下咽、全喉及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手术
    2.2 资料收集
    2.3 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资料
    3.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3 术后死亡情况
    3.4 术后生存率及生存曲线
    3.5 单因素卡方检验
    3.6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王晓敏,蔡常琦,张俊杰,武桂祥,马俊结,马士崟,李慧.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04)
  • [2]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D]. 柳申成.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30例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分析[J]. 臧传善,孙健,梁大鹏,王栋,魏朝霞,李慧,姜立伟,邱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4)
  • [4]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J]. 柳申成,崔忆旋,赵报,周兰柱,吴俊,王文忠.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3)
  • [5]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何时知,房居高,李平栋,钟琦,侯丽珍,马泓智,冯凌,陈晓红,时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12)
  • [6]局部晚期下咽癌手术缺损的修复选择[J]. 雷大鹏,魏东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12)
  • [7]"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安全制备中的应用[J]. 周晶,陈晓红,马廷耀,邝允勋,周梦娇,曹莉莉,王雪莲,曹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09)
  • [8]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手术治疗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马恒,王晓雷,魏明辉,安常明. 中华肿瘤杂志, 2020(08)
  • [9]全喉、全下咽及食道切除管状胃修补术后临床疗效分析[D]. 柏慧.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J]. 吴海涛,程磊,陶磊,张明,何培杰,周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