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生产甘油菌种选育及工艺条件优化

发酵法生产甘油菌种选育及工艺条件优化

论文摘要

甘油是一种常见的、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具有吸湿性强、水溶性高、高黏度高、冰点低的特点,且无毒,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被广泛应用到涂料、国防、油漆、造纸、烟草、纺织印染、化妆品、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由于天然法、合成法生产甘油的种种局限,甘油的产量己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依靠大量进口,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因此,以淀粉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甘油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发酵法生产甘油的研究也势在必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淀粉糖化醪制备中液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为液化酶时,其酶添加量为0.035g/100g淀粉淀粉,pH为5.5,液化温度为90°C,液化时间为3.5h。糖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糖化酶β-淀粉酶的添加量为0.3g/100g淀粉,pH为4.5,糖化温度为58°C,糖化时间为2.5h。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得的淀粉糖化醪的还原糖含量为22.6%。从环境中筛选出了一株具有发酵产甘油能力的酵母菌M0,通过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了一株高产甘油的酵母菌M1。构建包括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方法的鉴定技术,对该酵母菌进行了鉴定,通过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M1与假丝酵母C.parapsilosis NRRL Y-12969T相似度为100%,因此可以鉴定M1为假丝酵母。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后,根据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试验证明菌株M1符合假丝酵母的特性,与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相符。对筛选出的M1菌株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碳源、氮源、磷源,确定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磷源为玉米浆。其次确定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葡萄糖浓度在180g/L、尿素浓度在2g/L、玉米浆浓度在0.4mL/L。最后,对甘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10%、亚硫酸钠添加量42%,发酵ph7.4、发酵温度30°C,甘油产量达到13.25g/L。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甘油简介
  • 1.2 废弃淀粉的产生
  • 1.3 甘油生产方法概述
  • 1.3.1 化学合成法
  • 1.3.2 生化途径
  • 1.4 国内外发酵法产甘油的研究生产现状
  • 1.4.1 厌氧发酵法生产甘油
  • 1.4.2 好氧发酵法
  • 1.5 酵母菌的鉴定方法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废弃淀粉的糖化处理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仪器设备
  • 2.2.3 实验试剂
  • 2.2.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1 淀粉糖化醪生产工艺优化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液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2 糖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产甘油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测试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3.2.2 实验所用菌种
  • 3.3 实验方法及与分析方法
  • 3.3.1 实验方法
  • 3.3.2 分析方法
  • 3.4 实验操作
  • 3.4.1 菌种初筛
  • 3.4.2 诱变复筛
  • 3.4.3 突变株与出发菌株发酵性能对比
  • 3.5 实验结果
  • 3.5.1 菌株初筛结果
  • 3.5.2 诱变筛选结果
  • 3.5.3 出发菌株与突变株的发酵性能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菌株的 26S RDNA 鉴定与生理生化鉴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原料
  • 4.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4.2.3 培养基
  • 4.2.4 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酵母菌 DNA 提取
  • 4.3.2 26srDNAD1/D2 区分析
  • 4.3.3 生理生化实验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26s rDNA 鉴定
  • 4.4.2 生理生化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菌种
  • 5.2.2 设备
  • 5.3 实验内容
  • 5.3.1 培养基营养源种类确定
  • 5.3.2 培养基营养源含量的确定
  • 5.3.3 最适发酵条件的确定
  • 5.4 实验结果
  • 5.4.1 培养基营养源种类实验结果
  • 5.4.2 培养基营养源含量实验结果
  • 5.4.3 最适发酵条件的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假丝酵母耐药蛋白-1表达上调与氟康唑耐药关系研究[J]. 抗感染药学 2020(09)
    • [2].渗透压对产甘油假丝酵母磷酸果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调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1)
    • [3].球拟假丝酵母生物合成槐糖脂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9)
    • [4].五倍子鞣质对生物被膜型白假丝酵母的干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7)
    • [5].白假丝酵母活性代谢物种类及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与感染 2011(02)
    • [6].粗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1)
    • [7].大蒜素联合氟康唑对假丝酵母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9)
    • [8].白假丝酵母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与血清学及预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16)
    • [9].褶皱假丝酵母产脂肪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05)
    • [10].产甘油假丝酵母烯醇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02)
    • [11].白假丝酵母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与鉴定[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0)
    • [12].白假丝酵母与口腔常见细菌相互作用的进展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06)
    • [13].黄连素增强氟康唑对耐药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4)
    • [14].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03)
    • [15].1,3-β-D-葡聚糖与抗白假丝酵母生殖管抗体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诊断价值评估[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05)
    • [16].2785株假丝酵母的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04)
    • [17].乙醛对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活性的影响[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6(03)
    • [18].粗状假丝酵母产酶能力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3)
    • [19].解酯假丝酵母脂肪酶的性质及固定化[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0].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染色体倍性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1(03)
    • [21].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初步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07)
    • [22].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反应条件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04)
    • [23].214型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
    • [24].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抗菌活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2)
    • [25].南极假丝酵母Pseudozyma sp.JCC207的培养及其海藻糖提取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2)
    • [26].诃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5)
    • [27].自动化DiversiLab System DNA指纹分型系统在白假丝酵母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06)
    • [28].粗状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水解乳脂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技 2010(03)
    • [29].橄榄假丝酵母控制苹果果实青霉病的效果及机制[J]. 食品科学 2018(05)
    • [30].一株柱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05)

    标签:;  ;  ;  ;  ;  ;  

    发酵法生产甘油菌种选育及工艺条件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