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

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背景: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如穿衣、修饰、用餐、洗澡、入厕)的完成都依赖于身体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是坐、站和行走的基础。脑卒中患者由于脑的动脉供血系统病损导致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产生如患侧无力、肌痉挛、感觉缺失、视觉缺损等后遗症,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平衡功能。因此,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损害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对于确定脑卒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平衡功能评定的常用方法包括临床评定和实验室测试。临床评定以观察法和量表法为主,实验室测试则是利用平衡测试仪来评定。量表法因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可以评分,易于量化、便于对照,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临床应用比较普遍。据统计,应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平衡量表有十多种,其中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balance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Test, FMB)最为常用。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研究尚不多见,有关BBS和FMB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更少,临床应用比较主观化,缺乏客观依据。平衡功能与综合运动功能关系密切,平衡功能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有文献报道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助于确定脑卒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方案。本研究旨在观察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与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并探讨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制定平衡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待神经症状、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即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采用偏瘫肢体电刺激、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平衡训练(坐位、跪位、站立、坐到站的平衡协调训练和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按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康复治疗。治疗一对一进行,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于入选前24h及康复治疗后的3周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以及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3周康复治疗后,患者BBS、FMB、MBI评分均有增加,治疗前后各评分差异性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6.352、P=0.000,t=17.286、P=0.000,t=32.864、P=0.000。患者康复前的BBS、FMB评分与康复前MB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P=0.023)和0.525(P=0.001);患者康复前的BBS、FMB评分与康复后MB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P=0.047)和0.432(P=0.007)。结论: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BS与FMB都可反映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在平衡功能评定上都有良好的一致性,但FMB对急性期的评定更为灵敏,临床使用性更高。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呈正线性相关,平衡功能的缺失对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改善平衡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第二部分不同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急性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背景:平衡身体的能力是日常活动中运动控制的关键。人体的平衡功能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中枢神经系统将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的信息传入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然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相应地发出信号到相应的肌群,来保持身体在支撑面上的重心平衡。脑卒中患者因缺血或出血性病损神经突触联系被破坏、脑神经结构缺失以及高位中枢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产生比较复杂的平衡症候群。表现为脑卒中患者躯体及肢体控制力差,站立及行走不稳、重者坐和站立不能,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临床上,平衡功能是脑卒中患者需要康复的几项受损功能之一,一直受到康复界的重视。许多文献研究已证实,经过平衡功能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明显改善,而且康复治疗越早进行疗效越好。但随着临床平衡评估和训练研究的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对不同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脑卒中,在制订平衡康复计划是否要考虑不同病变性质和部位的影响,这方面鲜有报道。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不同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对于确定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平衡损害特性、严重程度、有效制定康复计划、判断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的:平衡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技巧,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急性脑卒中对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平衡康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入院后待患者神经症状、生命体征稳定48h,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治疗师或护士对其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平衡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FMB、MBI评分均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统计学处理分别为t=5.888、P=0.000,t=3.504、P=0.001。析因分析表明,对于FMB评分,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525),不同病变性质(出血或缺血)的脑卒中患者FMB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变部位(左侧或右侧)的脑卒中患者FMB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MBI评分,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534),不同病变性质(出血或缺血)的脑卒中患者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变部位(左侧或右侧)的脑卒中患者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损害均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需区分病变性质。左半球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损害与右半球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损害程度一致,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无需区分病变部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部分 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结论
  • 第2部分 不同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急性脑卒中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参考文献
  • 2.5 结论
  • 综述
  • 附录
  • 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2].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0)
    • [3].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4)
    • [4].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6)
    • [5].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5)
    • [6].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6)
    • [7].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急诊诊治评价[J]. 心理月刊 2018(03)
    • [8].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急诊诊治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17(12)
    • [9].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的有效措施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98)
    • [10].脑卒中中心建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11].经皮气管切开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06)
    • [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临床价值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1)
    • [13].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产生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04)
    • [14].急性脑卒中并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及临床防治[J]. 中国医学工程 2017(06)
    • [15].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8)
    • [16].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03)
    • [17].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 2017(09)
    • [18].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7)
    • [19].急性脑卒中患者伴发谵妄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7(05)
    • [20].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S1)
    • [21].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3)
    • [22].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3)
    • [23].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与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2)
    • [24].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J]. 临床医学 2016(08)
    • [25].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早期识别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9)
    • [26].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8)
    • [27].急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10)
    • [28].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11)
    • [29].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5(02)
    • [30].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6)

    标签:;  ;  ;  ;  ;  ;  ;  

    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