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

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

论文摘要

米兰·昆德拉以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在其一系列小说创作中给予流亡状态下的生命存在以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以其个人而又社会、生活化而又哲理化的流亡书写叙述了现代文化语境下身处遗忘与记忆、回归与认同和自我身份纠葛中的生命抗争,揭示和追问了人类生命存在的多重维度和本质。本文第一部分着重探询了昆德拉的流亡书写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昆德拉移民作家的生存状态使得他对自我身份的探询和确认有着更为强烈的意识和迫切的需求。本部分在对“认同”及其相关理论做一简单概括梳理后,分析、总结了流亡情境下的主体认同诉求、选择和危机。第二部分是对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类型的研究。昆德拉以其“混合型”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敏感个体的独特把握和传达方式,在其小说中从政治、民族、性别、宗教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自我的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形态及其内涵,揭示出自我认同的艰难和有限。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模式。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模式。并通过这些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作者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第四部分探询了昆德拉的流亡书写中与身份认同相关的表现手法。昆德拉在小说叙事形式上的革新——复调叙事,就是与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有着紧密联系的叙事方式,不论是多视角叙事、杂糅型文体,还是多时空并置的空间结构都是个人身份错位,丧失其本质主义认同,成为一个需要不断转变和建构的过程在叙事艺术上的反映。总之,本文力图对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做一次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在观照现代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危机的同时,为研究、理解昆德拉的流亡书写和复调叙事艺术提供新的视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认同的概念及其与流亡书写的关联
  • 1.1 认同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1.1.1 认同的基本概念
  • 1.1.2 认同的思想渊源及流变
  • 1.1.3 认同与现代性
  • 1.2 身份认同观照下的昆德拉的流亡书写
  • 1.2.1 流亡情境下的主体身份认同诉求
  • 1.2.2 流亡情境下的主体身份认同选择
  • 1.3 流亡认同危机
  • 1.3.1 流亡认同危机的原因
  • 1.3.2 流亡认同危机的实质
  • 第二章 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类型
  • 2.1 政治冲突中的自我身份认同
  • 2.1.1 "媚俗"中的身份建构
  • 2.1.2 遗忘中的自我失落
  • 2.2 民族文化回归中的自我身份认同
  • 2.2.1 民族回归尝试中的自我建构
  • 2.2.2 民族回归幻灭中的身份认知
  • 2.3 性别抗争中的自我身份认同
  • 2.3.1 性:自我隐秘世界里的不自由存在
  • 2.3.2 身体的权利:女性观念的转变
  • 2.4 宗教怀疑中的自我身份认同
  • 2.4.1 "七章结构"下的宗教文化认同
  • 2.4.2 宗教怀疑下的个体自由与认同
  • 第三章 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模式
  • 3.1 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
  • 3.2 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
  • 3.3 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
  • 第四章 多视角、多时空、跨文体的复调叙事——后现代身份认同影响下的叙事方式
  • 4.1 多视角叙事与不确定身份
  • 4.2 杂糅型文体——混合文化身份的表达策略
  • 4.2.1 杂糅型文体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4.2.2 杂糅型文体背后的文化原因及意义
  • 4.3 多时空并置与身份错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说的艺术》:昆德拉的阅读经验[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6)
    • [2].昆德拉作品汉译中作者、出版者与译者的合力[J]. 中国翻译 2018(02)
    • [3].昆德拉在中国的译介历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5)
    • [4].赵玫文化随笔 重读昆德拉[J]. 世界文化 2016(12)
    • [5].从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10)
    • [6].好吧,今天就讲昆德拉[J]. 博览群书 2015(09)
    • [7].本期主题 青春迷茫[J]. 作文与考试 2020(25)
    • [8].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昆德拉对生命的叩问[J]. 文教资料 2016(33)
    • [9].现代文学终结论——兼谈昆德拉的洞见与限度[J]. 花城 2018(03)
    • [10].重读,米兰·昆德拉[J]. 山花 2017(02)
    • [11].慢是幸福的标志[J]. 人生十六七 2016(Z2)
    • [12].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思想解读[J]. 明日风尚 2017(03)
    • [13].米兰·昆德拉与我们[J]. 雪莲 2017(04)
    • [14].浅析存在方式中的“轻”[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15].约翰·昆德拉 王朝教父[J]. 当代体育(扣篮) 2017(16)
    • [16].色情与共产主义:昆德拉式的媚俗主题(外一篇)[J]. 青春 2012(04)
    • [17].昆德拉:存在的美丽与虚无[J]. 延安文学 2012(06)
    • [18].政治和性:昆德拉的文学——以《帷幕》和《无知》为例[J]. 作家 2009(09)
    • [19].韩少功的翻译和我们的昆德拉[J]. 东方翻译 2009(02)
    • [20].被改写的昆德拉——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五[J]. 东方翻译 2011(02)
    • [21].论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与他者”[J]. 社会科学家 2019(07)
    • [22].试论昆德拉独特的创作之路[J]. 外语学刊 2018(03)
    • [23].昆德拉《庆祝无意义》中的哲学思想探微[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02)
    • [24].疏离隔膜的生存困境——论昆德拉的《无知》[J]. 许昌学院学报 2014(06)
    • [25].昆德拉的“主编式全知视角”[J]. 天涯 2020(03)
    • [26].个体存在与昆德拉小说[J]. 社科纵横 2013(11)
    • [27].赵玫文化随笔——昆德拉的乡愁[J]. 世界文化 2014(09)
    • [28].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存在之谜[J]. 文学教育(上) 2013(07)
    • [29].流亡者逐梦——简论昆德拉《身份》的叙事技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30].昆德拉小说《笑忘录》中的主因素探寻[J]. 群文天地 2011(20)

    标签:;  ;  ;  ;  ;  

    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