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学视野下的徐霞客研究

旅游地学视野下的徐霞客研究

论文摘要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他二十二岁开始出游,三十三年内其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科学考察,给后人留下了六十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自《游记》问世以来,尤其是现代,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了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价值,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徐学”,成为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学术热点。但众多学者主要集中在研究徐霞客生平、出游的次数、路线及《游记》的学术贡献等方面,而徐霞客在旅游地学上的成就却少有人问津,这长期是徐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旅游地学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学、民族学、文献学、社会学、旅游学的基本方法,对徐霞客的旅游地学成就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分析与提升。本文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时间地理学中的生命路径技术,分析了徐霞客的旅行过程,并将其旅游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归纳了其旅游特色。第二部分系统梳理了徐霞客的旅游地学成就,尤其是他在地学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由徐霞客的旅游实践引发对当代旅游的五点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二、相关问题说明
  • 三、学术史回顾
  • 四、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五、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徐霞客的生命路径及其旅游特色
  • 一、徐霞客之生命路径
  • (一) 生命路径的概念
  • (二) 徐霞客的生命路径
  • 二、徐霞客的旅游特色
  • (一) 与科考结合
  • (二) 指向性旅游
  • (三) 自助式旅游
  • 第二章 徐霞客的旅游地学成就
  • 一、徐霞客在地学旅游资源方面的成就
  • (一) 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辨伪存真
  • 1、江河
  • 2、湖泊
  • 3、山峰
  • 4、地名
  • (二) 对地学旅游资源的科学考察
  • 1、岩溶地貌
  • 2、丹霞地貌
  • 3、火山地热
  • 二、徐霞客在旅游环境方面的成就
  • (一) 徐霞客对旅游环境问题的认识
  • 1、自然环境因素
  • 2、人为破坏因素
  • (二) 徐霞客对旅游环境的保护
  • 1、植树造林
  • 2、天人合一
  • 3、依靠“国禁”
  • 第三章 由徐霞客的旅游实践引发对当代旅游的思考
  • 一、弘扬徐霞客游道,树立当代旅游新风
  • 二、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专项旅游
  • 三、提倡旅游与科考结合,鼓励高品质旅游
  • 四、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 (一) 健全法律制度,强化法制观念
  • (二) 提高全民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 (三) 运用科技手段保护旅游环境
  • (四) 运用行政手段保护旅游环境
  • 五、处理好五大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容县·都峤山[J]. 广西经济 2017(08)
    • [2].《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有关云南林木记载及其植物文化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2)
    • [3].在创新的写作中把如画江山呈现出来——《品读〈徐霞客游记〉》读后感[J]. 化石 2015(02)
    • [4].从徐霞客游记看贵州的“天无三日晴”[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2)
    • [5].《徐霞客游记:精选本》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6].《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之“导游”考[J]. 思想战线 2011(S1)
    • [7].蝴蝶泉[J]. 阅读 2020(26)
    • [8].从徐霞客游记看明代南方人民的生活[J]. 山西青年 2013(08)
    • [9].故乡沧桑[J]. 检察风云 2013(01)
    • [10].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英译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 [11].从“忽见虎迹大如升”谈起——读《徐霞客游记选注》有感[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0(10)
    • [12].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在徐霞客故里颁奖[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23)
    • [13].《黄河文学》刊发散文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大奖[J]. 黄河文学 2012(05)
    • [14].四访洱海[J]. 大理文化 2019(05)
    • [15].在创新的写作中把如画江山呈现出来——写在《品读〈徐霞客游记〉》出版之际[J]. 地质通报 2014(09)
    • [16].乐为两岸架“金桥”——访作家彭一万先生[J]. 炎黄纵横 2016(08)
    • [17].徐霞客游记经历呼唤中国旅游日[J]. 绿色中国 2010(05)
    • [18].徐霞客考察旅游中的生态旅游特性探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9].旅行家的召唤——徐霞客及其西南边陲之旅[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0].解读《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1].一代大师 垂范后世[J]. 地理教学 2012(08)
    • [22].徐霞客笔下的“普名声之乱”[J]. 红河学院学报 2009(04)
    • [23].徐霞客旅行考察生活小考[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2(01)
    • [24].漫话临沧的茶文化[J]. 中国绿色画报 2013(09)
    • [25].徐霞客游记[J]. 故事世界 2014(16)
    • [26].试析《滇游日记》中的生态意识[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03)
    • [27].第一次徒步行[J]. 作文世界 2011(09)
    • [28].一种现行考试制度以外的艺术素质教育方法——达·芬奇笔记、徐霞客游记与笔记大自然[J]. 艺术学界 2011(02)
    • [29].相信种子 期待花开——关于日记教育的思考和做法[J].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4(03)
    • [30].从《滇游日记》看明代云南的饮食文化[J]. 兰台世界 2012(36)

    标签:;  ;  ;  ;  

    旅游地学视野下的徐霞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