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及培养条件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产毒的作用

营养及培养条件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产毒的作用

论文摘要

试验根据不同病原菌毒素特有的紫外吸收光谱,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原理,建立了病原菌毒素相对浓度定量测定方法,为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毒素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得出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毒素浓度与其紫外吸光值(ODT)间的关系式:镰孢菌毒素浓度(ug/ml)=-9.7895+1.5449 ODT (F=319.0103 R=0.9846)立枯丝核菌毒素浓度(ug/ml)=-6.9853+1.3009ODT (F=748.5542 R=0.9934)本论文通过系统量化试验,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培养基、温度、通气量、pH值、光照),大量元素(C、N、P、K)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及产毒3项指标的定量作用,为大豆根腐病的调控提供了依据。对镰孢菌产孢试验结果,在PD和PSC中产孢显著高于Richard和Ceapek。在5-30℃之间,随温度升高产孢量增加,30℃达到最高,30℃以上随温度增加产孢量减少。pH在58之间,随pH增加尖镰孢菌产孢减少,茄镰孢菌产孢增加,pH﹤5或﹥8均不适合产孢。通气越强产孢越少。Cu、Zn随浓度增加对产孢抑制作用增强。Mn、Mo、Cu对产孢有一定促进作用。对镰孢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D和PSC、30℃、pH=67、振荡频率在4080 r/min。尖镰孢菌和茄镰孢菌产孢最适营养组合C30N15P1K0.5(C、N、P、K分别为30/15/1/0.5g/L)和C30N5P0.5K0.5。当Mn为30mg/L、Mo为0.8mg/L、Cu为1.8mg/L时促进产孢。对于镰孢菌菌丝,在PSC中生长最好。在5-30℃之间,随温度升高菌丝生长增强,至25-30℃菌丝生长达最高,30℃以上随温度增加菌丝生长减弱。pH在37之间,随pH增加菌丝生长增加,pH﹥8时菌丝生长减弱。培养液中N含量越高菌丝生长效果越好。Mn、Mo、B在供试的浓度下均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筛选出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条件为PSC、25℃、pH=7、振荡频率在120160 r/min。最适营养元素处理为C30N15P0.5K1和C20N15P1.5K1.5,Cu为1.8mg/L、Zn为1.2mg/L。对于镰孢菌产毒,在PSC中产毒最好,在5-30℃之间,随温度增加产毒增强,至25-30℃达到最大,30℃以上随温度增加产毒量减少。pH在37之间,随pH增加产毒增强,至pH=7时达最好,pH﹥8时随pH增加产毒减弱。通气状况越好产毒量越高。试验中N含量越高产毒越好。Mn、Mo、B在供试浓度下对各镰孢菌产毒均有抑制作用。筛选出对产毒最适合培养条件为PSC、25℃、pH=7、振荡频率为160r/min。最优营养元素组合分别为C20N15P0.5K0.5、C40N15P0.5K0.5和C20N15P1K1,Cu为1.8mg/L、Zn为1.2mg/L。不同培养条件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及产毒的试验结果表明:在5-30℃之间,随温度升高菌丝生长加快、产毒增强,至25-30℃菌丝生长和产毒达到最好,30℃以上随温度增加菌丝生长、产毒降低。pH在57之间,随pH增加菌丝生长、产毒增强,pH﹥8时随pH增加菌丝生长、产毒减弱。通气可促进菌丝生长及其产毒。N含量增加促进菌丝生长。Mn、Mo、B随浓度增加对菌丝生长和产毒抑制作用增强。由此得出其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Richard、30℃、pH=7、振荡频率为80 r/min。最适的营养元素处理为C20N15P1.5K0.5,Cu为1.8mg/、Zn为1.2mg/L。对产毒最适合培养条件为Richard、25℃、pH=8、振荡频率为80 r/min。最适的营养元素组合为C30N15P1K1.5,Cu、Zn分别为1.8mg/L和1.2mg/L。不同条件和因素下,病原菌的产孢,菌丝生长及其产毒都有所不同,而产孢量,菌丝生长量和产毒量在病原菌致病中的作用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本试验引入综合作用指数来衡量某一因素对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毒这3项指标的综合作用。根据综合作用指数镰孢菌3项指标最适培养条件为PSC、2530℃、pH=67、振荡频率为160r/min。最佳营养元素组合为C30N15P1.5K1.5。最具抑制作用的培养条件Richard、15℃、pH=9、静止培养。最具抑制作用营养元素组合为C20N5P0.5K0.5。立枯丝核菌最适培养条件为Richard、2530℃、pH=7、振荡频率80 r/min。最佳营养元素组合为C20N15P1.5K1.5。最具抑制作用的培养条件Ceapek、15℃、pH=5、静止培养。最具抑制作用营养元素组合为C20N5P0.5K0.5。Mn、B、Mo当浓度分别为60mg/L、2mg/L、0.8mg/L时对4种大豆根腐主要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及产毒3项综合指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 1.1.1 大豆根腐病的分布与危害
  • 1.1.2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
  • 1.1.3 大豆根腐病的病原
  • 1.1.4 病害侵染循环及影响发病因素
  • 1.1.5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 1.2 植物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 1.2.1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种类和特点
  • 1.2.2 病原菌毒素的分离和纯化
  • 1.2.3 真菌毒素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1.2.4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 1.2.5 植物病原菌毒素的应用
  • 1.3 大豆根腐病原菌毒素的研究现状
  • 1.4 大豆根腐病研究与防治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大量元素
  • 2.1.4 微量元素
  • 2.1.5 供试大豆品种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主要病原菌产孢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2 病原菌粗毒素量化指标及产毒量测定方法
  • 2.2.3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毒的影响
  • 2.2.4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综合作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孢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 3.1.1 培养条件对病原菌产孢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 3.1.2 大量元素对病原菌产孢及菌丝生长的作用
  • 3.1.3 微量元素对病原菌产孢及菌丝生长的作用
  • 3.2 病原菌粗毒素量化指标及产毒量测定方法
  • 3.2.1 镰孢菌粗毒素相对浓度的测定
  • 3.2.2 立枯丝核菌粗毒素相对浓度的测定
  • 3.3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毒的作用
  • 3.3.1 培养条件对病原菌产毒的影响
  • 3.3.2 大量元素对病原菌产毒的作用
  • 3.3.3 微量元素对病原菌产毒的作用
  • 3.4 培养条件及营养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综合作用
  • 3.4.1 培养条件对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综合作用
  • 3.4.2 大量元素对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综合作用
  • 3.4.3 微量元素对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综合作用
  • 4 讨论
  • 4.1 病原菌粗毒素量化指标及产毒量测定方法
  • 4.2 关于综合作用指数和综合抑制指数
  • 4.3 关于微量元素对病原菌作用试验结果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病原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J]. 植物保护 2020(02)
    • [3].金魔芋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 2020(02)
    • [4].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03)
    • [5].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4)
    • [6].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检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8)
    • [7].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8].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肺癌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1)
    • [9].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9(24)
    • [10].泌尿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5)
    • [11].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12].320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4)
    • [13].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验的意义及结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2)
    • [14].Ⅳ期压疮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15].贵阳花溪久安茶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ngloeosporioides)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1)
    • [16].青海某地区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11)
    • [17].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9)
    • [18].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6)
    • [19].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1)
    • [2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5)
    • [21].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23)
    • [22].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08)
    • [23].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6)
    • [24].农用链霉素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5].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6(03)
    • [26].病原菌新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7)
    • [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外周血细胞因子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7)
    • [28].杧果红点病病原菌的鉴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 [29].198例孕前体检和孕产妇分泌物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2)
    • [30].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20(02)

    标签:;  ;  ;  ;  ;  ;  

    营养及培养条件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产毒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