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

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聚集与分散是城市化历程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以人口、工业、服务业、办工业等从大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为表现的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空间成长的一种必然过程。如果没有城市空间结构的这种离心扩散过程,就不可能诞生现代的大城市。对城市现实问题的关注,无法回避城市郊区化现象。论文以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密切联系是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的根据与条件为理论线索,研究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问题。交通方式导致的可达性的改变对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决定并强化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交通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微观个体(厂商、居民)因交通方式进步降低了交通成本而不断进行的再区位过程,促使了城市空间的分散扩展,交通成本扮演了城市分散因子的角色。在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决定和强化作用以及城市交通的廊道效应等影响下,主要交通方式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郊区化模式的差异。因应不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当代,已完成城市郊区化的发达国家,形成了蔓延式郊区化和新城模式郊区化两种典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小汽车导向的蔓延式郊区化,使城市空间在一个广阔的地域内低密度延伸,成为一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而以法国、日本等为代表的通过轨道交通导向的建设郊区新城来疏散中心城市功能的规划实践,则是一种城市空间扩展的崭新思路。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认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建设郊区新城,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国情约束条件下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理性模式选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郊区化现象,是交通因素在一个连续的时间过程中作用于城市空间的结果,基于交通因素的城市郊区化研究打破了人们审视城市空间的“中心城市——城市郊区”的二元结构思维,把城市的发展置于区域基础之上。这是对城市空间组织体系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把握。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计量单位注释表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基本内容
  • 1.3.1 研究目标和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各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
  • 1.4 论文的研究范畴
  • 2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演变的基础理论
  • 2.1 经济区位理论
  • 2.1.1 冯·杜能(J.H.Thunen)的农业区位论
  • 2.1.2 韦伯(A.Weber)的工业区位论
  • 2.1.3 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
  • 2.1.4 廖什(A.Losch)的市场区位理论
  •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相互作用理论
  • 2.2.1 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一种正反馈循环关系
  • 2.2.2 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决定因素
  • 2.2.3 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方式选择的路径依赖性质
  • 2.3 本章总结
  • 3 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的作用模型与机制
  • 3.1 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的作用模型
  • 3.1.1 交通成本与土地价格的关系
  • 3.1.2 交通方式进步对城市空间边界的影响
  • 3.1.3 理论模型的提出
  • 3.2 城市郊区化中交通方式的作用机制
  • 3.2.1 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决定和强化作用
  • 3.2.2 城市交通的廊道效应
  • 3.3 本章总结
  • 4 蔓延式郊区化的实证研究:以美国为例
  • 4.1 两组基本概念的界定
  • 4.1.1 美国的城市与大都市区
  • 4.1.2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蔓延
  • 4.2 美国城市发展概述
  • 4.3 公共交通与美国近代城市郊区化
  • 4.3.1 美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从集聚到扩散(1609~1920年)
  • 4.3.2 公共交通在美国近代城市郊区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 4.3.3 美国近代城市郊区化的特点
  • 4.4 汽车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
  • 4.4.1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从大都市区化到蔓延(1920~今)
  • 4.4.2 汽车在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 4.4.3 蔓延式郊区化的后果
  • 4.5 本章总结
  • 5 新城模式郊区化的实证研究:以日本东京都为例
  • 5.1 新城的缘起及新城运动
  • 5.1.1 什么是新城
  • 5.1.2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
  • 5.1.3 英国的新城建设
  • 5.1.4 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启示
  • 5.2 东京都“多中心、分散型”城市空间构建
  • 5.2.1 首都圈、东京圈与东京都
  • 5.2.2 东京都“多中心、分散型”城市空间的构建
  • 5.3 东京都的经验之一:建设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
  • 5.3.1 东京轨道交通发展阶段
  • 5.3.2 东京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变迁
  • 5.3.3 东京轨道交通的建设保障机制
  • 5.4 东京都的经验之二:建设郊区新城,扩展城市空间
  • 5.4.1 日本的新城规划实践
  • 5.4.2 东京都新城案例分析:多摩新城
  • 5.5 本章总结
  • 6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状况及模式选择:以北京为例
  • 6.1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状况
  • 6.1.1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表现
  • 6.1.2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特点
  • 6.1.3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原因
  • 6.2 北京单中心蔓延式空间模式(1949~2003年)
  • 6.2.1 研究区现状
  • 6.2.2 城市空间结构圈层式扩展
  • 6.2.3 不甚理想的卫星城建设
  • 6.2.4 单中心蔓延式郊区化产生的问题
  • 6.2.5 单中心蔓延式郊区化的成因
  • 6.3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模式选择:北京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 6.3.1 北京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建立(2004~今)
  • 6.3.2 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构建理念
  • 6.3.3 实施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保障机制
  • 6.4 本章总结
  • 7 论文的结论、创新与展望
  • 7.1 论文的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蔓延危害及应对——基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比较[J]. 社会科学家 2014(12)
    • [2].美国城市郊区化与武汉市比较研究[J]. 中国名城 2017(11)
    • [3].中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无序蔓延:表征、隐患及政府应对策略[J]. 行政论坛 2010(01)
    • [4].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23)
    • [5].中美城市郊区化发展比较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03)
    • [6].广州城市郊区化的四大阶段性差异动力[J]. 上海城市管理 2010(06)
    • [7].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心理动因[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1)
    • [8].中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浅析[J]. 理论学习 2009(03)
    • [9].上海新型城市郊区化模式: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选择[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0].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机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1].国内外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5)
    • [12].中国特大城市郊区化创新路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01)
    • [13].对城市郊区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 武汉学刊 2010(01)
    • [14].对于我国大城市郊区化模式的重新审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0)
    • [15].农村在广州城市郊区化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J]. 南方农村 2010(01)
    • [16].郊区化研究综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06)
    • [17].美国城市郊区化及对策对中国城市节约增长的启示[J]. 地理科学 2011(07)
    • [18].论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以18、19世纪的伦敦为例[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9].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城市郊区[J]. 山西建筑 2008(03)
    • [20].为《国外城市郊区化发展研究》一书作序[J]. 小城镇建设 2009(04)
    • [21].论18世纪后期英国福音派对城市郊区化的影响[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2].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09)
    • [23].论中产阶级对城市郊区化的推动作用——以18世纪后期的伦敦为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4].应防止“土地城镇化”冒进[J]. 社会观察 2013(03)
    • [25].对“新城市主义”中国之路的思考——基于对中美城市郊区化现象比较的研究[J]. 城市建筑 2013(02)
    • [26].论19世纪20年代后“硬设施”的飞跃发展对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影响[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1(05)
    • [27].新经济时代南京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8].城市郊区化的中国叙事[J]. 共产党员 2008(09)
    • [29].世界城市化挑战与优化的多元视角[J]. 上海城市管理 2012(02)
    • [30].“地理倾斜图”案例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7)

    标签:;  ;  ;  ;  

    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