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谈类增》研究

《耳谈类增》研究

论文摘要

《耳谈类增》是明末王同轨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从创作动机入手,分析作者在劝惩教化、表达孤愤思想和娱乐遣兴等方面的写作起因。小说以他人和自身的见闻为主要题材,内容分为二十二类,呈现追奇尚异的特点。小说思想内容多样,以宣扬封建伦理为基调,既揭示浇薄世风,又抨击腐朽吏治;既赞赏百姓智慧,又褒奖清官英明。这些内容有纪实性,在记载政治、经济、民风、灾难、战争、典章等方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当时的笔记小说相比,《耳谈类增》在“小说”因素的增强与现实中的浪漫色彩两方面有比较高的艺术成就。它对明清小说、戏曲又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小说的许多题材被“三言”、“二拍”、沈璟《博笑记》等通俗文学作品借鉴、改编,成为明清通俗文学素材的渊薮之一。而《耳谈类增》与《聊斋志异》在创作上有同有异,二者在题材上有相似的范围、来源和特点,又有比较接近的创作主旨,但作品的风格有所不同,分别体现在实录与虚构关系的处理、艺术形象立体性的刻画、虚幻世界建构的把握、故事叙述真实感的表现、诗歌穿插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文末议论的生发这些方面,这是由两者不同的小说观念决定的。总之,《耳谈类增》在明代优秀文言小说中应占有一席之地,有自己的独特地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耳谈类增》创作动机及题材状况
  • 第一节 创作动机既及题材状况
  • 一、教化劝惩
  • 二、孤愤之情
  • 三、娱乐遣兴
  • 第二节、题材状况
  • 一、题材来源
  • 二、题材特点
  • 三、题材分类
  • 第二章 《耳谈类增》的思想内容
  • 第一节 思想倾向
  • 一、对浇薄世风的揭示
  • 二、对腐朽吏治的抨击
  • 三、对百姓智慧的赞赏
  • 四、对清官的褒奖
  • 五、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
  • 第二节 史料价值
  • 一、政治、经济
  • 二、民风民俗
  • 三、灾难、战争
  • 四、典章制度
  • 第三章 《耳谈类增》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笔记中的"小说"因素增强
  • 一、刻画人物、环境简练传神
  • 二、情节一波三折
  • 三、平淡中见幽默、讽刺
  • 第二节 现实中的浪漫色彩明显
  • 一、奇幻性
  • 二、拟人化
  • 第四章 《耳谈类增》对明清小说、戏曲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三言"、"二拍"的影响
  • 第二节 对沈璟《博笑记》的影响
  • 第五章 《耳谈类增》与《聊斋志异》创作之比较
  • 第一节 相似的创作题材
  • 一、题材范围
  • 二、题材来源
  • 三、题材特点
  • 第二节 相近的创作主旨
  • 第三节 相异的创作风格
  • 一、在实录与虚构的处理上
  • 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
  • 三、在虚幻世界的建构上
  • 四、在故事的叙述上
  • 五、在诗笔的运用上
  • 六、在结尾的议论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耳谈》与《耳谈类增》重合篇目议论部分差异探微[J]. 励耘学刊 2017(01)
    • [2].王同轨《耳谈》与《耳谈类增》版本考述[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3].明代湖北作家王同轨研究三题——家族背景、创作影响与理论贡献考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4].严廷仪[J]. 科举学论丛 2010(03)
    • [5].《型世言》素材来源新考——以《耳谈》、《耳谈类增》为中心[J]. 文艺评论 2014(12)
    • [6].明代志怪小说地理研究[J]. 长江学术 2020(03)
    • [7].《初刻拍案惊奇》故事来源三考[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  

    《耳谈类增》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