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

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研究中将马克思关于文艺和审美的看法与现代文学观关于审美的看法相混淆的这一倾向进行质疑和反思,力图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其论述审美问题的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尽可能回到马克思的原始语境中将其论述文学与审美的话语与现代文学对审美的观点进行对比,进而区分两者对审美问题的不同看法,进一步厘清和纠正对马克思文艺思想尤其是关于审美问题的认识偏差。在第一章中,对自康德以来形成的现代审美文学观进行梳理和考察,首先对关键词“审美(Aesthetic)"进行考察,弄清这种“审美”文学观的具体内涵;接下来回到历史语境中,考察这种审美文学观形成的知识背景;最后,将视线回到马克思,从他的个人学识、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来分析马克思本人谈论审美的语境。在第二章中,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将马克思涉及文学艺术和审美的话语进行整理和研究,梳理出马克思谈论“审美话语”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结合材料和具体语境来分析马克思是如何从艺术性、批判异化劳动、艺术评价机制中审美与政治的关系三个视角来论述审美问题的。在第三章中,探讨马克思对“审美”问题的不同看法。首先从马克思自己的美学观分析他是如何将美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同时将审美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其次从文学艺术评价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审美因素与包括阶级、意识形态等在内的政治因素对衡量和评价文学艺术的作用。最后回应前面提出的现实问题:即将马克思关于文艺和审美的看法与现代文学观对审美的看法相混淆是对马克思审美话语的误读,通过理清马克思关于“审美”的根本看法,进一步认识文学与审美的关系,最终至少可以得出将审美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并非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纠正人们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特别是审美问题的认识偏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背景:西方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及其内涵与意义
  • 第一节 对"审美(AESTHETIC)"的考察
  • 一、"审美"是如何提出的
  • 二、审美文学观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现代审美文学观形成的知识背景
  • 一、理论领域:德国古典美学的美学观
  • 二、艺术实践:浪漫主义的美学观
  • 第三节 马克思谈论"审美"的语境分析
  • 一、历史语境:德国古典美学的传统
  • 二、时代语境:现实主义文学盛行
  • 三、个人学识素养:理论素养与文学素养
  • 第二章 实证:马克思"审美话语"材料的分析
  • 第一节 从艺术性角度来论述审美问题
  • 一、形象性
  • 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 三、艺术保持一定程度的自律性
  • 第二节 从马克思的美学观论述审美问题
  • 一、"劳动创造美"是否成立?
  • 二、美的规律、内在尺度
  • 三、美感: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肯定
  • 第三节 审美与政治在文学艺术评价机制中的关系
  • 一、何为"美学的观点"
  • 二、何为"历史的观点"
  • 第三章 探讨:马克思关于"审美"的不同看法
  • 第一节 马克思对"审美"的基本看法
  • 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 二、审美的意义在于人的解放
  • 第二节 文学艺术评价的复杂机制
  • 一、审美在文学艺术评价机制中的位置
  • 二、政治在文学艺术评价机制中的位置
  • 第三节 回应现实问题: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误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