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上胸椎(upper thoracic spine)包括第1胸椎至第4胸椎(T1—T4)。该段胸椎运动度小,位置相对固定,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并且有胸骨柄、肩胛骨等遮挡,脊柱位置深在,手术显露困难。据报道,约15%的脊柱肿瘤位于上胸椎,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病变虽不多见(约0.3%)于上胸椎,但该段椎管相对较小,容易造成压迫,且症状往往较重,常需手术治疗。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目前用于显露上胸椎的手术入路较多,包括劈胸入路、低位颈椎入路、颈前胸骨柄联合入路、部分锁骨切除劈胸入路、内窥镜微创手术、经肋骨横突后外侧入路、后方入路等,但均因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及显露范围不理想等缺点,未能广泛应用。而肩胛深层入路(也有称肩胛下入路)可直接从侧前方显露上胸椎,无需牵拉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具有显露好、风险小的优点。但仍有报道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且尚未见有该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在原手术入路的基础上改良皮肤切口及肋骨切口,并对21例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旨在为该改良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对进行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手术的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目的:1.在人体标本上进行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模拟手术,测量各项解剖学数据,从而对如何顺利利用该入路显露上胸椎,减少创伤及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2.对进行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手术的临床病例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材料和方法:1.本实验标本为21例经福尔马林浸泡防腐成人尸体,出生地域、年龄不详(由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经检查排除胸部病变。按左右侧肋骨切口高低,将以上实验标本随机分为右高左低组(A组)、左高右低组(B组)及低位切口组(C组);本实验使用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和不锈钢直尺(精确度0.5mm)。2.将尸体标本放置于解剖实验台上,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上胸椎椎体,观察并测量皮肤切口长度、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显露椎体范围、双侧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利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由南方医科大学统计学教研室提供)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组数据(计量资料)的算术均数;奇静脉弓最高点位置按位置不同分组并算出各组比率;传统皮肤切口与改良皮肤切口长度均数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尸体标本左右侧胸交感干至肋头关节前缘的距离数据用配对t检验比较。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设定在(P<0.05)。3.以3例临床应用改良肩胛深层入路的病例为对象,对病例的术前和术后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改良肩胛深层手术入路皮肤切口长度平均(22.88±1.70)cm;若切除第3肋骨,切口纵向撑开宽度平均(6.10±0.68)cm,能显露T2-4椎体(100%);若联合切除第2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08±0.93)cm,能显露T1椎体T2/3—T4椎体(83.3%);若联合切除第4肋骨,切口撑开宽度平均(8.87±0.73)cm,能显露T2-5椎体(100%);若单纯切除第4肋切口撑开宽度平均(6.03±0.53)cm,显露T3-5椎体(100%);交感神经干、奇静脉弓及胸导管等结构在显露过程中出现在相对恒定的位置,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损伤。在临床应用的例患者中,所有病例症状体症均获得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表明:植骨块及内固定物位置满意。结论:1.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手术具有:解剖层次相对简单,重要结构较少,直接从侧前方解除压迫,术中视角好,不易损伤硬膜及脊髓等特点。该改良入路是显露上胸椎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好,安全性高等优点。2.临床应用病例证明: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手术在处理上胸椎(主要是T2-T4)及其相邻下位胸椎的疾病,具有创伤出血小,显露减压好,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对3例临床病例的分析,证明该入路可以完全满足上胸椎(主要是T2-T4)及其相邻下位胸椎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操作的需要,术后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彻底,植骨、内固定可靠,胸椎稳定性好,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
  • 引言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章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临床应用的初步分析
  • 引言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相关综述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肩胛固定旋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0)
    • [2].肩胛下旋综合征研究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 2020(06)
    • [3].针刺配合放血治疗肩胛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45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5(01)
    • [4].大型高铬铸铁肩胛环防变形研究[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13(02)
    • [5].改善翼状肩胛[J]. 光彩 2017(12)
    • [6].大型高铬铸铁肩胛环防变形研究[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3(09)
    • [7].自制肩胛枕在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22)
    • [8].改良肩胛下入路在上胸椎手术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2(23)
    • [9].齐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50例[J]. 光明中医 2016(16)
    • [10].“通脱法”针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10)
    • [11].胸长神经卡压致翼状肩胛的临床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03)
    • [12].肩胛上神经卡压症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09)
    • [13].肩胛动力障碍最新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1)
    • [14].上肩胛悬吊复合体多重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09)
    • [15].翼状肩胛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5(03)
    • [16].针刺加血罐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7)
    • [17].深刺云门穴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32例[J]. 中国针灸 2012(06)
    • [18].短刺、输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64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9)
    • [19].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9)
    • [20].右侧肩胛下滑膜囊肿1例报告[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2)
    • [21].肩胛肋骨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1例[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01)
    • [22].开放性软组织及骨缺损伤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组织瓣修复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3].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03)
    • [24].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征的影像学特征[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08)
    • [25].肩胛皮瓣在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J]. 中国美容医学 2016(11)
    • [26].改进肩胛操作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体会[J]. 吉林医学 2012(14)
    • [27].上肩胛悬吊复合体两处损伤的手术治疗[J]. 宁夏医学杂志 2015(04)
    • [28].针刀松解肩胛三肌治疗慢性肘外侧疼痛60例[J]. 世界中医药 2012(03)
    • [29].董氏奇穴重子重仙治疗肩胛肩区疼痛医案1则[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5)
    • [30].羊肩胛软骨中Ⅱ型胶原蛋白的提取、鉴定及溶解度分析[J]. 肉类工业 2012(05)

    标签:;  ;  ;  ;  

    改良肩胛深层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