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森工、石油、煤炭及各种矿产资源的资源城市每年为国家输出了大量资源,为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过多年开采,许多资源丰富城市逐渐变成资源枯竭城市。虽然各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却具有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城市发展与资源产业紧密相关、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空间布局松散等共同特征。因此,研究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道路具有非常的实践意义。目前,中国多个资源枯竭城市进行了转型发展,涉及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等多方面,且呈现出了多种转型发展之路。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曾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诸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阜新市被国家列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和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开始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截止到2009年,辽宁的盘锦、抚顺、北票、葫芦岛南票区、葫芦岛杨家杖子开发区、辽阳弓长岭区等先后被列为国家的资源枯竭城市,成为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为了实现城市转型发展,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均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民生问题、进行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举得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成效。但在转型发展中,资源枯竭城市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协调、解决就业难、环境治理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转型发展的步伐。然而,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拥有区域优势、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这为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市场竞争激烈、财政资金压力大、科研体系不健全、人才不足等因素使得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本文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采集近年来辽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计算,发现资源即将完全枯竭的城市(如盘锦、抚顺)比资源已经完全枯竭的城市(如阜新)转型发展的效果要好,而资源枯竭的城市转型发展效果要比资源枯竭的县、区(如北票、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弓长岭区)转型发展效果要好。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拓宽科研途径、引进高端人才、留住当地劳动力资源、推广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等应对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
  •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2.2 生命周期论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 2.1.1 阜新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2 盘锦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3 抚顺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4 北票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5 葫芦岛杨家杖子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6 葫芦岛南票区转型发展的现状
  • 2.1.7 辽阳市弓长岭区转型发展的现状
  • 2.2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2.1 经济总量偏小
  • 2.2.2 产业结构不协调
  • 2.2.3 就业问题难以缓解
  • 2.2.4 环境治理难度较大
  • 2.3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利因素
  • 2.3.1 区位优势
  • 2.3.2 自然资源丰富
  • 2.3.3 国家政策支持
  • 2.3.4 工业基础雄厚
  • 2.4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不利因素
  • 2.4.1 市场竞争激烈
  • 2.4.2 财政资金压力较大
  • 2.4.3 科研体系不全
  • 2.4.4 人才不足
  • 3 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效果评价
  • 3.1 模型构建
  • 3.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3.2.1 A-B层判断矩阵
  • 3.2.2 B-C层判断矩阵
  • 3.2.3 C-D层判断矩阵
  • 3.3 指标标准化处理
  • 3.4 辽宁省部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效果分析
  • 3.4.1 阜新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3.4.2 盘锦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3.4.3 抚顺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3.4.4 北票市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3.4.5 南票区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3.4.6 弓长岭区转型发展效果评价
  • 4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 4.2 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培育区域产业集群
  • 4.3 拓宽科技研发的渠道,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 4.4 引进高端人才与留住当地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满足人才需求
  • 4.5 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务院确定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J]. 中国建材资讯 2009(03)
    • [2].基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涉煤专业改革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8)
    • [3].乡镇经济促进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乡镇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9(11)
    • [4].“十二五”时期全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报告[J]. 内蒙古统计 2017(01)
    • [5].辽宁省盘锦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7)
    • [6].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 2019(05)
    • [7].财政部 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 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 2016(09)
    • [8].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3)
    • [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22)
    • [10].2013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24)
    • [1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1(11)
    • [12].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4)
    • [13].78座资源枯竭城市,探寻转型振兴路径[J]. 小康 2018(14)
    • [14].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9)
    • [15].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社会心理支持问题[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6)
    • [16].一座资源枯竭城市的华丽蜕变[J]. 人民周刊 2018(02)
    • [17].资源枯竭的中国名城[J]. 晚报文萃 2010(08)
    • [18].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J].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0(15)
    • [19].中国资源名城的尴尬[J]. 科学与文化 2010(09)
    • [20].全力抓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J]. 泸州科技 2014(02)
    • [21].资源枯竭城市补血[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14)
    • [22].综合信息[J]. 中国工会财会 2013(09)
    • [23].资源枯竭城市三大转型模式[J]. 新经济导刊 2013(11)
    • [24].首批12座资源枯竭城市开始转型评估[J]. 领导决策信息 2010(35)
    • [25].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J]. 中国投资 2010(12)
    • [26].转战与转型:资源枯竭断想[J]. 中国石油石化 2009(07)
    • [27].国务院确定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J]. 采矿技术 2009(02)
    • [28].资源枯竭城市新增32个[J]. 工程与建设 2009(02)
    • [29].国务院确定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J]. 现代矿业 2009(03)
    • [30].资源枯竭城市向我们敲响了警钟[J]. 水利天地 2009(05)

    标签:;  ;  ;  ;  

    辽宁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