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研究

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调查2008年北京市16岁至75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43.2%。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锻炼者的锻炼效益,以及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关体育政策的方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交叉分析等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北京市公众对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行为以及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有67.4%的公众对体育科学知识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对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的目标与手段的区别有明显的认识误差。2、北京市有不到60%的公众没有因为基本体能不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3、北京市有52.0%的公众能测量自己身体形态;有63.3%的公众能够评价自己的身体形态;有58.4%的公众从不进行体质检查。说明,公众对自身体质评价的科学素养有缺失。4、北京市公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为23.9%。5、北京市公众获得体育科学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学校在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上起的作用很有限。6、北京市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相对较好,一般把运动中追求身心愉悦放在首要位置。7、北京市公众对政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提供基本体育设施要求迫切,说明公众要求政府投入更多公共服务的态度强烈。8、北京市公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等因素对体育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都一定的影响。公众的教育程度越高对体育科学知识的认知越好,其他各因素影响没有明显的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的界定
  • 1.4.2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 1.4.3 公众体育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现状
  • 3.1.1 公众的体育科学知识情况
  • 3.1.2 公众的体育行为情况
  • 3.1.3 公众的体育认知及态度情况
  • 3.2 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与公众社会背景的关系
  • 3.2.1 体育科学素养与性别
  • 3.2.2 体育科学素养与年龄
  • 3.2.3 体育科学素养与受教育程度
  • 3.2.4 体育科学素养与收入
  • 3.2.5 体育科学素养与职业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学领域可视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04)
    • [2].体育,一个永恒的话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5)
    • [3].《四川体育科学》2019年总目次[J]. 四川体育科学 2019(06)
    • [4].透过哲学的视角看体育[J]. 运动 2017(22)
    • [5].《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总目次[J].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6)
    • [6].德国体育科学组织历史演变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12)
    • [7].体育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相互渗透——评《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1)
    • [8].新常态下体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J]. 知识文库 2016(18)
    • [9].数学与体育[J]. 中华少年 2017(01)
    • [10].论高校体育科学的理论研究[J]. 祖国 2014(10)
    • [11].《浙江体育科学》2020年(第42卷)目次索引[J]. 浙江体育科学 2020(06)
    • [12].当代体育发展与体育概念的界定[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5)
    • [13].《浙江体育科学》2019年(第41卷)目次索引[J]. 浙江体育科学 2019(06)
    • [14].《四川体育科学》2020年总目次[J]. 四川体育科学 2020(06)
    • [15].贺《四川体育科学》创刊30周年[J]. 四川体育科学 2012(01)
    • [16].从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谈体育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菏泽学院学报 2012(02)
    • [17].体育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价值[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
    • [18].2004—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育科学立项统计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6(04)
    • [19].西方体育科学起源与形成问题新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 [20].体育科学学科边界问题的跨学科认识[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10)
    • [21].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J]. 甘肃科技纵横 2008(03)
    • [22].普通高校体育科学知识实用化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9)
    • [23].欢迎订阅2014年《浙江体育科学》[J]. 浙江体育科学 2013(05)
    • [24].欢迎订阅2012年《浙江体育科学》[J]. 浙江体育科学 2012(01)
    • [25].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点专业体育科学系简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 [26].浅谈科学转型与体育科学体系的生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0)
    • [27].体育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作用分析[J]. 科技信息 2012(29)
    • [28].论体育哲学的对象与任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9].从教练员教育到教练员发展[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1(03)
    • [30].《浙江体育科学》投稿须知[J]. 浙江体育科学 2010(04)

    标签:;  ;  ;  

    北京市公众体育科学素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