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基非晶合金在电场和压力作用下的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研究

Fe基非晶合金在电场和压力作用下的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纳米晶Fe-Zr-B-Cu合金因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的初始磁导率而成为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软磁材料之一。优化显微组织是改善纳米晶Fe基合金软磁性能的一种重要物理冶金方法。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HP4284A阻抗仪等研究了外加电场和热等静压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的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外加电场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的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电场强度从0增加到106V/m时,结晶α-Fe相晶粒尺寸由13.4nm增大到18.5nm;当电场强度从0变化到104V/m时,结晶α-Fe相体积分数由64.6%增大到73.8%,但电场强度继续增加时体积分数却开始减小。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经600℃退火1h后得到的试样初始磁导率和弛豫频率分别为1.2×104和2.5×105Hz,而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经600℃退火0.5h后得到的试样初始磁导率和弛豫频率分别为1.9×104和1.8×105Hz。外加电场促进纳米晶化的原因是晶粒长大速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形核速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等静压能改善纳米晶Fe86Zr7B6Cu1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提高其软磁性能。当压强从0增加到150MPa时,结晶α-Fe相晶粒尺寸由13.4nm减小到7.6nm;当压强从0变化到100MPa时,结晶α-Fe相体积分数由64.6%增大到72.4%,但压强增加到150MPa时体积分数减小到70.4%。非晶Fe86Zr7B6Cu1合金在常压中600℃退火1h后得到的试样初始磁导率和弛豫频率分别为1.2×104和2.5×105Hz,而在150MPa热等静压作用下经600℃退火1h后得到的试样初始磁导率和弛豫频率分别为6.4×104和5.0×104Hz。热等静压能改善纳米晶Fe86Zr7B6Cu1合金显微组织的原因是热等静压降低了晶粒长大速率,而且形核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软磁材料概述
  • 1.3 非晶态合金概述
  • 1.3.1 非晶态合金的发展
  • 1.3.2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征
  • 1.3.3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能力
  • 1.3.4 非晶态合金的晶化
  • 1.3.5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
  • 1.3.6 非晶态合金的工业分类
  • 1.4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概述
  • 1.4.1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发明
  • 1.4.2 Fe基纳米晶合金的结构
  • 1.4.3 Fe基纳米晶合金的形成条件
  • 1.4.4 Fe基纳米晶合金的晶化机制
  • 1.4.5 Fe基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工艺
  • 1.4.6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应用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2.1 合金原料
  • 2.2 试验流程
  • 2.3 Fe基非晶合金的制备
  • 2.3.1 Fe基非晶合金的熔炼
  • 2.3.2 Fe基非晶合金薄带
  • 2.3.3 外加电场退火处理和热等静压退火处理
  • 2.4 非晶合金性能分析
  • 2.4.1 XRD分析
  • 2.4.2 磁性能检测
  • 86Zr7B6Cu1合金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第三章 电场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电场退火对纳米晶化的影响
  • 3.2.1 试样制备
  • 3.2.2 晶化试样的XRD分析
  • 3.2.3 电场对晶化机理的综合分析
  • 3.3 电场退火对软磁性能的影响
  • 3.3.1 试样的制备
  • 3.3.2 两组晶化试样的XRD分析
  • 3.3.3 两组晶化试样的磁谱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86Zr7B6Cu1合金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第四章 热等静压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热等静压对非晶晶化的影响
  • 4.2.1 试样制备
  • 4.2.2 晶化试样的XRD分析
  • 4.2.3 压力对晶化机理的综合分析
  • 4.3 热等静压对软磁性能的影响
  • 4.3.1 试样的制备
  • 4.3.2 两组晶化试样的磁谱分析
  • 4.3.3 压力对软磁性能的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活性位点的金属有机骨架荧光识别Fe~(3+)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20(01)
    • [2].碳点荧光探针的表征及其对Fe(Ⅲ)检测的应用[J]. 生物化工 2020(01)
    • [3].Fe~(2+)活化过硫酸钾处理三唑醇农药废水[J]. 当代化工 2020(01)
    • [4].添加Fe~(2+)对克雷伯氏菌发酵产氢特性的影响[J]. 应用化工 2020(04)
    • [5].Fe~(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9)
    •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Fe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果菜 2020(06)
    • [7].Fe元素对激光沉积制造高强钛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J]. 应用激光 2020(03)
    • [8].时效对Fe基合金激光重熔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09)
    • [9].三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6)
    • [10].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写[J]. 化学教学 2012(09)
    • [11].基于罗丹明b类的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2].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11)
    • [13].Fe~(2+)对嗜热链球菌生长及发酵酸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7(06)
    • [14].基于香豆素骨架的Fe~(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7(08)
    • [15].酸性条件下十二胺体系中Fe~(3+)对白云母可浮性的影响[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06)
    • [16].Fe对过共晶铝硅合金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J]. 科技与创新 2016(21)
    • [17].Fe~(2+)催化H_2O_2/Na_2S_2O_8氧化降解水中黄腐酸[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8].Fe~(3+)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11)
    • [19].钙黄绿素-Fe~(3+)荧光光谱法测定F~-[J]. 广东化工 2015(06)
    • [20].Fe~(3+)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5(04)
    • [21].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 2020(06)
    • [22].Fe(OH)_3胶体制备方法的探讨[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01)
    • [23].迪格拉西“不得已”夺冠 中国车手不幸触发安全车——FE电动方程式巴黎站[J].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05)
    • [24].FE摩纳哥ePrix后记 “缩水版”不过瘾 “全赛道”指日待[J]. 轿车情报 2017(06)
    • [25].FE系统广角最强音 索尼G大师镜头FE 16-35 mm F2.8 GM体验[J]. 摄影之友 2017(09)
    • [26].完美收官 钛麒Formula E车队征战FE[J]. 汽车与运动 2017(09)
    • [27].Fe基耐磨堆焊用药芯焊丝的发展研究现状[J]. 现代焊接 2014(07)
    • [28].不同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Fe~(3+)配位反应动力学[J]. 纺织学报 2013(11)
    • [29].面心立方Fe中合金元素偏析行为的理论研究[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1)
    • [30].体心立方Fe中<100>位错环对微裂纹扩展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 物理学报 2020(11)

    标签:;  ;  ;  ;  ;  

    Fe基非晶合金在电场和压力作用下的纳米晶化和软磁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