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的研究

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双低油菜青油 46 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共设 21个处理,系统地研究了油菜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氮磷钾积累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钾处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均表现为高施氮、钾肥处理>中施氮、钾肥处理>低施氮、钾肥处理>对照,不同施磷处理的表现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无太大影响。不同施肥水平下各器官氮、磷、钾含量表现为高施肥水平>中施肥水平>低施肥水平>对照。施氮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和发育(使株角果数增加、叶片寿命延长、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施磷有利于油菜籽粒中含油率的提高,施钾有利于茎秆的增粗和产量的增加。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效果最好,可使油菜早分枝多分枝、降低有效分枝结角高度,经 DPS 处理得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的比例为尿素:三料磷:硫酸钾=28.04:6.52:20(kg/667m2)时,可获得 230.78kg/667m2的最高产量和 45.1%的含油率,产油量可达到 98kg/667m2。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双低油菜的生产概况
  • 1.2.1 国外双低油菜的发展
  • 1.2.2 我国双低油菜发展的现状
  • 1.3 国内外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栽培生理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动态
  • 1.3.2 国内外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生理研究动态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地及肥力状况
  • 2.2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 2.3 试验方法与测定
  • 2.3.1 取样时间
  • 2.3.2 叶面积测定
  • 2.3.3 鲜、干物重测定
  • 2.3.4 氮磷钾养分及粗脂肪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双低油菜植物学性状与光合性能的分析
  • 3.1.1 植株高度的动态变化
  • 3.1.2 不同类型叶片数量的变化
  • 3.1.3 分枝数与有效分枝起点高度
  • 3.1.4 叶面积指数(LAI)
  • 3.1.5 光合势(LAD)
  • 3.2 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单株鲜重动态变化
  • 3.2.2 不同施肥处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 3.2.2.1 不同施肥水平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
  • 3.2.2.2 不同施肥水平下各器官中干物质的分配
  • 3.3 不同施肥水平下氮、磷、钾吸收积累动态
  • 3.3.1 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及其变化
  • 3.3.2 不同器官磷素含量及其变化
  • 3.3.3 不同器官钾素含量及其变化
  • 3.3.4 不同时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及其变化
  • 3.3.5 油菜生产百公斤籽粒吸收氮、磷、钾的量
  • 3.4 产量
  • 3.4.1 产量构成因素
  • 3.4.2 各处理籽粒产量比较
  • 3.4.3 含油率与亩产油量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光合性能
  • 4.2 物质生产
  • 4.3 氮、磷、钾积累
  • 4.4 产量和含油率
  • 4.5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阳县双低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J]. 长江蔬菜 2020(17)
    • [2].双低油菜的推广与产业化开发探讨[J]. 种子科技 2018(07)
    • [3].早熟双低油菜丰油730试验初报[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2)
    • [4].双低油菜生产的“沙洋模式”(上)[J]. 农村新技术 2017(03)
    • [5].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17(13)
    • [6].双低油菜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 新农村 2017(11)
    • [7].双低油菜直播控密增角高产高效栽培[J]. 农家顾问 2016(01)
    • [8].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北京农业 2016(06)
    • [9].双低油菜丰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J]. 农技服务 2016(11)
    • [10].推广双低油菜 促进产业化发展[J]. 中国食品 2020(15)
    • [11].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知识 2009(25)
    • [12].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大619’[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0(05)
    • [13].“双低油菜”、“姜堰稻米”列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J]. 泰州科技 2008(04)
    • [14].昭苏县双低油菜圣光127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20(02)
    • [15].优良双低油菜新品种旺成油8号[J]. 农村百事通 2020(12)
    • [16].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5号[J]. 农村百事通 2020(15)
    • [17].双低油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8)
    • [18].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浅析[J]. 农业与技术 2018(04)
    • [19].湖北省双低油菜绿色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01)
    • [20].沿淮流域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17(10)
    • [21].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选育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4)
    • [22].高油酸油菜与双低油菜的比较研究[J]. 作物研究 2014(05)
    • [23].甘肃临夏州双低油菜产量动态气候模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 [24].八个双低油菜品种的小区对比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 2012(08)
    • [25].南阳盆地双低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2(09)
    • [26].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06)
    • [27].双低油菜品种“京华165”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J]. 西藏农业科技 2009(01)
    • [28].双低油菜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08(06)
    • [29].双低油菜加工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04)
    • [30].浙江省上调双低油菜籽收购价[J]. 新农村 2008(06)

    标签:;  ;  ;  ;  

    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