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酸反流、胆汁反流和混合反流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并发症的主要病因,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主要因素,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氧化应激可引起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内蛋白及酶变性、DNA损害,最后导致细胞凋亡、组织损伤,因而构成了许多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本研究主要探讨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RE)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6例具有恶心、呕吐、烧心、呕血、上腹痛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时,活检下段食管黏膜两块,一块用10%甲醛固定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另一块用电子天平称湿重后制成0.5~1.0%组织匀浆,取上清液于-80℃保存备用。应用比色法测定食管黏膜匀浆的蛋白质含量,并测定其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结果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损伤及病理情况分为RE组与非食管炎(NE)组。RE组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7月~16岁(平均9.3±3.9岁);NE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岁~16岁(平均10.3±3.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黏膜蛋白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值(nmol/g prot)RE组(15.36±16.67)高于NE组(7.51±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OD活力(U/mg prot)RE组(30.43±35.09)低于NE组(56.34±5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H和NO的含量在RE组和NE组分别为1298.47±770.51、1345.47±1049.93(mg/g prot)和743.89±469.69、649.38±559.45(umol/g prot),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时食管黏膜MDA含量升高,SOD活力水平降低,表明氧化应激损伤在小儿食管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和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
  • 九、致谢
  • 十、综述及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