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及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大连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及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心血管事件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代谢综合征(MS)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共同途径。MS的核心是糖脂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胰岛素抵抗(IR),其内容涵盖了中心性肥胖、脂质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促血栓及促炎症状态等,其后果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中老年人群MS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为了了解MS流行情况,以便早期干预和控制糖尿病(DM)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对大连地区部分中老年人群MS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其患病率及与之相关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IR,多数学者认为IR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存在争议。糖代谢异常人群中EH的发生与IR有关,已经得到证实。我们在此探讨糖代谢正常人群中EH的发生是否与IR有关。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7月期间大连石油七厂参加体检的5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900例,其中男性435例、女性465例,平均年龄(63.5±7.2)岁。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FINS)、OGTT2小时血糖(2hPG)及胰岛素(2hINS)、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计算体重指数(BMI)、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释放指数(HOMA-β)。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制定的MS诊断标准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单一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从900名受检者中选取418名正常糖耐量人群,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胰岛β细胞释放功能有无差异,并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先进行对数转换。结果:1、900名受检者中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55.22%;新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IGT)的患病率为48.44%;血压升高患病率为50.22%;高甘油三酯患病率为28.67%。达到MS诊断标准的共有241人,患病率是26.78%,其中MS患者中以中心性肥胖合并糖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者居多,占MS的68.05%。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MS的患病率从25.87%升至30.77%。2、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不同,女性人群中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的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人群中血压升高和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MS的患病率为31.83%,男性为21.38%,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 =12.50,P<0.01)。3、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腰围、BMI、TRIG、FPG、FINS及2hINS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log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25 vs 0.19±0.22,P<0.01),以高血压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BMI、TG、logHOMA-IR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85、0.116、0.416、1.817,比值比分别为1.089、1.123、1.517、6.152。4、在不同级别高血压人群中logHOMA-IR水平无差异( F=0.938, P>0.05 ) ,而logHOMA-β在3级高血压组中高于1级及2级高血压组(P<0.05)。结论:1、在大连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26.78%,明显高于成人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有增长的趋势,中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人群以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最高,男性人群以血压升高为主。2、在50岁以上糖代谢正常人群,有原发性高血压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对象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血压眩晕的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4)
    • [2].安徽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06)
    • [3].高血压的早期症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7)
    • [4].高血压患者诊疗质量管理(下)[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23)
    • [5].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6].社区高血压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1)
    • [7].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3)
    • [8].高血压年轻化,精神压力大是祸根[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12)
    • [9].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研究现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1)
    • [10].环状RNA hsa_circ_0001946和hsa_circ_0125589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关联[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1)
    • [11].扎根边疆,为各族高血压患者服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12)
    • [12].我国高血压防治70年光辉历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12)
    • [13].护理沟通用于高血压护理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52)
    • [14].广东省清远市农村居民自报高血压的灵敏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1)
    • [15].新世纪高血压流行状况的特点[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1)
    • [16].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2)
    • [17].新年新思考: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管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2)
    • [18].孟加拉国锡尔赫特都会市年龄12~16岁小学生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2)
    • [19].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之间的年龄依赖性[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02)
    • [20].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0)
    • [21].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8)
    • [22].中医药在社区高血压医养结合微信平台管理模式的构建与验证[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2)
    • [23].耳穴压豆联合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6)
    • [24].个性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名医 2020(03)
    • [25].医护一体化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26].第59讲 当前高血压治疗二三事[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09)
    • [27].陕西汉中农村居民特色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20(02)
    • [2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4)
    • [29].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6)
    • [30].荠菜可防高血压[J]. 农村百事通 2020(14)

    标签:;  ;  ;  ;  ;  

    大连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及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