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研究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的发展,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方创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保障,这两大因素对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缺一不可,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区域创新能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即我们通常认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区域创新能力越强,会更加能够促进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一种非线性的较为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是否能够得当的处理对于促进区域创新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对这两者的关系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在本文中我们用物理学的耦合度的理论试图来解释这种关系,即对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耦合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这两者较为符合耦合度的相关理论,并且我们通过耦合度理论将这种关系进行量化,以便于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示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度关系,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做实证部分,分析了构建安徽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一个序参量的国际条约成员、保护覆盖范围、执法机制、专利保护期限和保护的损失条款五个方面和构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序参量的区域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扩散能力和支撑能力的四个方面,然后通过耦合度的相关理论,得出安徽省目前处在中度耦合和勉强协调的状态,并就这种中度耦合和勉强协调的状态进行相关分析,针对当前的这种状态提出安徽提高区域创新经济序参量耦合度的政策建议,譬如应当加强区域创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安徽创新制度供给,强化创新机制,合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为安徽省创新经济服务;大力加强安徽省区域经济创新系统完善的建设,发挥网络效应,以促进和提升安徽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并且为其他的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用物理学上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耦合度理论来探讨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同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对这两者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耦合度理论模型来研究这种耦合关系程度的强弱,将其量化。并且以TRIPS协议下安徽省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做实证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及难点
  • 第2章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度理论概述
  • 2.1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理论
  • 2.1.1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关概念
  • 2.1.2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度量
  • 2.2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概述
  • 2.2.1 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
  • 2.2.2 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
  • 2.3 耦合协调度的相关研究
  • 2.3.1 耦合理论的相关概念
  • 2.3.2 耦合理论的应用
  • 2.4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耦合度理论及模型分析
  • 3.1 耦合度函数模型
  • 3.2 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
  • 3.3 耦合度指标评价体系的确定
  • 3.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3.3.2 建立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 3.3.3 耦合度评价体系中序参量的权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 4.1 基于GP 方法TRIPS 协议下2009 年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4.2 TRIPS 协议下2009 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数据选取
  • 4.3 TRIPS 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TRIPS 协议下推动安徽省创新能力以促进安徽省创新经济发展对策
  • 5.1 加强安徽省创新经济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 5.2 增加安徽省创新制度的供给并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 5.3 合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安徽省创新经济服务
  • 5.4 大力加强安徽省区域经济创新系统完善以发挥网络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区域创新经济发展耦合度评价体系建构—指标权重专家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谁在选聘官员背景独立董事?——基于独立董事关系资源职能的视角[J]. 当代会计评论 2016(02)
    • [2].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度量:时序变化与省际差异[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2(01)
    • [3].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系统评价研究[J]. 创新 2012(04)
    • [4].粤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比较研究[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 [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理论学刊 2010(07)
    • [6].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7].国际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9)
    • [8].简析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影响[J]. 特区经济 2013(04)
    • [9].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实证研究——国际比较与适度性评判[J]. 科学学研究 2013(09)
    • [10].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理论研究[J]. 世界经济情况 2009(07)
    • [11].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J]. 中外企业家 2020(15)
    • [12].产权保护水平的动态性与企业创新[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3].知识产权、交易效率与经济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2011(09)
    • [14].南方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南方企业自主创新[J]. 技术经济 2014(04)
    • [15].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FDI相关性分析[J]. 中国商贸 2012(29)
    • [16].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FDI关系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 2013(10)
    • [17].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及其对技术进步率的影响——一个基于DEA方法的实证检验[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4(04)
    • [18].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FDI流量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2)
    • [19].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1)
    • [20].产权保护与财产性收入——来自微观家庭的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 2015(04)
    • [21].经济发展水平与知识产权保护——兼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22].知识产权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3)
    • [23].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6(04)
    • [24].让民法典精髓根植每个人心田[J]. 中国人大 2020(22)
    • [25].社交指数、风险倾向与创业——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1)
    • [26].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必要性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7(04)
    • [27].关于上海世博会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0(18)
    • [28].量化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研究述评[J]. 生产力研究 2013(10)
    • [29].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0)
    • [30].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02)

    标签:;  ;  ;  ;  

    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