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情态视角下的人物分析 ——析《远离尘嚣》中的女主人公巴思希芭

系统功能情态视角下的人物分析 ——析《远离尘嚣》中的女主人公巴思希芭

论文摘要

情态作为一个哲学和语言学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逻辑学、哲学,尤其是语言学研究的课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语言学在本世纪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对情态研究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中,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见解独特。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情态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判断。其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情态动词,也有人际语法隐喻和情态附加成分,同时还有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名物化结构等多种表达形式。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辅以其他情态理论为支撑,以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为文本,对情态在刻画人物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概括介绍情态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引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韩礼德关于情态的描述。第三章从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分及人际语法隐喻等多方面对小说主人公巴思希芭的性格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不同阶段的语料对比,利用情态分析来揭示主人公的心理转变。第五章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态对比,来揭示主人公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研究发现,及其局限性并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Modality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Research Design
  • 1.4 Thesis Organization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2.1 Theory of the Interpersonal System in SFG
  • 2.2 Halliday's Viewpoint on Modality
  • 2.2.1 Types of Modality
  • 2.2.2 Functional Categorizations of Modal Expressions
  • 2.2.3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of Modality
  • Chapter 3 Modality Revealing Personality of Bathsheba
  • 3.1 Modal Operators Analysis
  • 3.1.1.Attributes of Modal Operators
  • 3.1.2 Distribution of Modal Operators in Bathsheba's Language
  • 3.1.3 Contribution of Modal Operators to Creating Characters
  • 3.2 Modal Adverbs Analysis
  • 3.2.1 Attributes of Modal Adverbs
  • 3.2.2 Distribution and Value Analysis
  • 3.2.3 Functions in Reflecting Bathsheba's personality
  • 3.3 Metaphorized modality Analysis
  • 3.3.1 Inherent Subjective Orientation
  • 3.3.2 Distribution of the Subjective Explicit Modal Expressions
  • 3.3.3 Functions in Reflecting Bathsheba's Personality
  • 3.4 Other Devices
  • 3.4.1 Clause Types
  • 3.4.2 Person Analysis
  • 3.5 Summary of Bathsheba's Personality
  • Chapter 4 Modality Reflecting Mental Change of Bathsheba
  • 4.1 Sample Selection and Analysis
  • 4.2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Stages
  • 4.2.1 Modal Operator Analysis—from Strong to Vulnerable
  • 4.2.2 Other Devices for Supplementation
  • 4.3 Summary
  • Chapter 5 Modality Reflecting Bathsheba's Social Status
  • 5.1 Sample Selection of the Proper Material
  • 5.2 Modality Reflecting the Speaker's Social Status
  • 5.2.1 Value Distribution of Modal Operators
  • 5.2.2 Primary Modals and Secondary Modals—Politeness Strategy
  • 5.2.3 Usage of Metaphor
  • 5.2.4 Clause Types and Other Aspects
  • 5.3 Summary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Research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Articles Published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语境对人际意义中情态系统翻译的影响——以《围城》英汉版本中主人公与父亲的对话为例[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 [2].情态系统及其在翻译中的体现[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10)
    • [3].用情态系统分析公益广告的人际功能——以一则公益广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1)
    • [4].汉英立法语篇情态系统对比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1)
    • [5].英语学术语篇中情态系统的分布及人际意义[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6].论维吾尔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 民族翻译 2014(01)
    • [7].人际功能视角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四种英译版本的情态系统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30)
    • [8].英语访谈中情态系统的批评性分析[J]. 科技信息 2012(02)
    • [9].汉语经济新闻语篇情态系统分析[J]. 文教资料 2008(10)
    • [10].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系统指导英语情态教学[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
    • [11].英汉新闻报道情态系统对比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09)
    • [12].模糊语言中的语气及情态系统分析[J]. 大家 2010(15)
    • [13].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逻辑、语义、语用[J]. 外语教学 2011(06)
    • [14].英语商业广告中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J]. 知识经济 2011(14)
    • [15].从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关系[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4)
    • [16].英汉情态动词语篇中的对比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4)
    • [17].傲慢与忠诚——《二十年以后》人际功能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35)
    • [18].模糊限制语在诗歌语篇中的人际功能[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9].中美能源企业致股东信函的情态表达对比研究[J]. 商务外语研究 2019(02)
    • [20].聚焦功能 观照情态——话语的情态系统解读与翻译中的功能建构[J]. 外国语言文学 2010(01)
    • [21].英汉语言情态对比及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1(03)
    • [22].英语-粤语情态系统相应相异对比及语际偏误率探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8)
    • [23].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J]. 当代修辞学 2013(03)
    • [24].运用情态系统理论试析政治竞选辩论语篇[J]. 海外英语 2010(10)
    • [25].对三个英语访谈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03)
    • [26].《时、体与认识情态的认知研究》述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1)
    • [27].从情态系统看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J]. 科技信息 2011(06)
    • [28].用批评语篇分析解读伊丽莎白女王二世2017年圣诞演说[J]. 散文百家 2019(03)
    • [29].论情态的模糊性——以“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为例[J]. 文教资料 2010(33)
    • [30].师生互通英文电子邮件的情态分析[J]. 考试周刊 2016(84)

    标签:;  ;  ;  ;  ;  

    系统功能情态视角下的人物分析 ——析《远离尘嚣》中的女主人公巴思希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