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丹参酮ⅡA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脏疾病之后世界第二大致死因素。虽然目前关于脑缺血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脑缺血的治疗药物仍然非常缺乏。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丹参酮ⅡA(TSA)是丹参主要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已有报道证明TSA对一过性脑缺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对于永久性脑缺血的作用及保护机制仍然未知。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TSA是否对小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整体模型评价TSA对小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第二部分从体内和体外两方面入手,探讨TS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主要分5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A高剂量组(20mg/kg),TSA中剂量组(10mg/kg),TSA低剂量组(5mg/kg)。另外第一部分药效实验还添加了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实验采用永久性中动脉栓塞法造模(pMCAO),造模后24小时取材,通过行为学指标以及梗死面积评价脑损伤程度;生化检测用于测定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匀浆中iNOS活性、NO含量;免疫组化用于检测脑冰冻切片中iNOS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A高剂量组(8μM)、TSA中剂量组(4μM)、TSA低剂量组(2μM),采用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研究。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中的NO含量以及NF-κB的转录来进一步探讨TSA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TSA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梗死面积(P<0.01);在行为学方面,20mg/kgTSA给药组自缺血后8h起可显著缓解行为学症状(P<0.05),其余剂量组行为学指标相对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SA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含量显著提高,脑组织匀浆中NO含量明显下降(P<0.01,0.05);三个药物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脑组织匀浆中iNOS活性(P<0.01),免疫组化结果同时显示,缺血半球iNOS表达被抑制。体外实验中,三个TSA干预组(2,4and 8μM)均能显著减轻H2O2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并减少由此诱导产生的NO(P<0.01);免疫印记实验证明NF-κB的转录也被抑制。结论:TSA对小鼠永久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可能由于TSA可以减少受损组织的ROS含量,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进而抑制ROS下游炎症因子iNOS的表达来减少NO的产生,从而缓解脑缺血后的炎症损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丹参酮ⅡA的神经保护作用
  • 1.1 绪论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仪器
  • 1.2.2 试剂
  • 1.2.3 动物与药物
  • 1.3 分组
  • 1.3.1 试剂与药物配制
  • 1.3.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1.4 方法
  • 1.4.1 动物模型制备
  • 1.4.2 神经行为学评分
  • 1.4.3 梗死面积测定
  • 1.4.4 统计学分析
  • 1.5 结果
  • 1.5.1 梗死面积
  • 1.5.2 神经行为学评分
  • 1.6 讨论
  • 第二章 丹参酮ⅡA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 2.1 绪论
  • 2.2 仪器与材料
  • 2.2.1 仪器
  • 2.2.2 试剂
  • 2.2.3 动物与药物
  • 2.3 分组
  • 2.3.1 试剂与药物配制
  • 2.3.2 分组及给药
  • 2.4 方法
  • 2.4.1 模型制备
  • 2.4.2 血清及组织样本制备
  • 2.4.3 脑组织冰冻切片制备
  • 2.4.4 生化检测
  • 2.4.5 免疫组化
  • 2.4.6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
  • 2.4.7 MTT检测及细胞上清NO含量测定
  • 2.4.8 蛋白提取
  • 2.4.9 免疫印记
  • 2.4.10 统计学分析
  • 2.5 结果
  • 2.5.1 血清中MDA含量及SOD活性
  • 2.5.2 脑组织中NO含量
  • 2.5.3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表达
  • 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2.5.4 H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
  • 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产生NO情况'>2.5.5 H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产生NO情况
  • 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NF-κB的转录'>2.5.6 H2O2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NF-κB的转录
  • 2.6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脑缺血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损伤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酮Ⅱ_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损伤的防护作用[J]. 中国药业 2020(05)
    • [2].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理化表征[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3].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03)
    • [4].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6(06)
    • [5].丹参酮Ⅱ_A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药效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4)
    •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慢肝福丸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02)
    • [7].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5)
    • [8].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4)
    • [9].丹参酮ⅡA干预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7(14)
    • [10].丹参酮Ⅱ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病理影响[J]. 中外医疗 2017(18)
    • [1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蒙药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4)
    • [12].丹参酮Ⅱ_A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药房 2016(22)
    • [13].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凝胶骨架片的制备[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05)
    • [14].丹参酮ⅡA联合尼莫通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8)
    • [15].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06)
    • [16].丹参酮ⅡA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鉴别[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17].丹参酮Ⅱ_A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4(05)
    • [18].丹参酮ⅡA抑制乳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J]. 黑龙江医学 2015(11)
    • [19].依那普利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1)
    • [2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大紫丹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 中药材 2013(10)
    • [21].丹参酮Ⅱ_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20(21)
    • [22].丹参酮ⅡA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J]. 中医学报 2019(12)
    • [23].丹参酮Ⅱ_A脂化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01)
    • [24].反向分子对接方法预测丹参酮Ⅱ_B抗血小板潜在作用靶标[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2)
    • [25].丹参酮ⅡA对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对功能的调控[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03)
    • [26].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临床指标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05)
    • [27].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05)
    • [2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片中丹参酮Ⅱ A含量的方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2)
    • [29].丹参酮ⅡA对肉鸡腹水综合征中肾功能的影响[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7(04)
    • [30].丹参酮ⅡA对软骨细胞去分化影响的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09)

    标签:;  ;  ;  ;  ;  ;  

    丹参酮ⅡA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