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30例误诊分析

直肠息肉30例误诊分析

刘攀1、2邱彬辉3巫全胜1、2(1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外科教研室江西宜春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浙赣友好医院外科江西宜春336000;3江西万载中医院江西万载336100)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38-02

【摘要】目的分析直肠息肉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10例直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误诊(指首诊)30例,误诊率为14.3%,平均误诊时间6个月。被误诊的主要疾病:细菌性痢疾10例(33.3%),慢性肠炎7例(23.3%),内痔8例(28.9%),肠功能紊乱3例(10%),肛裂1例(3%),直肠黏膜脱垂1例(3%)。结论直肠息肉误诊的主要原因是:(1)患者轻视病情,就医观念淡漠;(2)医患沟通不到位;(3)对直肠指诊不重视,并忽视辅助临床检查;(4)直肠息肉早期表现不一,症状不典型。

【关键词】直肠息肉/诊断误诊

2007-01~2012-01我院收治直肠息肉210例,其中误诊30例,误诊率为14.3%。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75岁;其中1~11岁10例,12~17岁3例,18~39岁2例,40~59岁5例,60~75岁10例。误诊时间1~6个月21例,7~12个月7例,12个月以上2例,最长1例为13个月,平均误诊时间4.8个月。其中以1~11岁和60~75岁误诊率最高,各占全部误诊率的33.3%。

1.2临床症状及病理误诊的病例中,黏液血便或脓血便15例,大便次数增多6例,便秘与腹泻交替2例,肛内异物脱出7例。病变部位:息肉距肛门缘7cm以下18例,7~10cm7例,10cm以上5例,其中有3例近期做过电子肠镜。误诊疾病:细菌性痢疾10例,慢性肠炎7例,内痔8例,肠功能紊乱3例,肛裂1例,直肠黏膜脱垂1例。并存疾病:慢性肠炎6例,内痔6例,肛裂1例。病理类型:错构瘤性10例,炎性息肉8例,增生性2例,腺瘤10例。本组直肠息肉以单发性息肉为多见,未见癌变病例,息肉的直径多在0.4~2cm,带蒂的占了72.5%。

2结果

本组均通过电子结肠镜或直肠镜检查,并进行镜下治疗,所有病例均无家族史,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3讨论

直肠是肠息肉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1],其表现有:(1)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时出现粘液血便或脓血便。(2)便血可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息肉的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有关,特别是腺瘤型息肉,体积越大,癌变的机会越高,息肉直径大于2cm易癌变,广基、分叶的较带蒂、不分叶的恶变概率高,炎性息肉亦有恶变的报道[2]。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由于直肠息肉早期症状不典型,有并发症时又表现不一,加上其他因素,常使本病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误诊,结合资料分析本组误诊率为14.3%,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3.1患者轻视病情,就医观念淡漠

在多数来自农村病人中,对以便血、脓血便、大便频繁及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自认为是痔、痢疾、慢性肠炎等病,不予重视,发病初期曾于村卫生所就诊,自认为吃药或打针就能够解决问题,而村级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未进一步检查,从而造成误诊。

3.2医患沟通不到位

有些医生尽管意识到了该病需要做的检查,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没有清楚和耐心的解释,而患者及家属对此病认识有限,抱着侥幸心理,以致病情延误。另外,有些女性患者,尤其是未婚女性误诊,原因在于外科医生多为男性,不愿配合检查,造成延误诊断。因此,对女性可疑病例要做好患者本人及家人的工作,争取其配合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3.3对直肠指诊不重视,并忽视辅助临床检查

接诊医生未按常规行的直肠指诊和其他辅组检查是误诊的另一重要原因。直肠息肉大部分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指诊就能发现,诊断并不困难,关健在于医生对直肠指诊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敬业精神,怕脏、怕麻烦,不愿做直肠指诊。有时直肠指诊未触到病变时,应该建议行直肠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上段直肠或以上部位的息肉,次检查的目的不仅肉眼所见可以协助诊断,而且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此外,在行结肠镜检查常规操作过程中如出现进镜困难或患者难以耐受时,不能轻易放弃检查,应认真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行无痛肠镜检查。对于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应积极动员患者去上级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直肠息肉早期表现不一,症状不典型,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

本组初诊症状多为便血、黏液便、脓血便、轻度腹泻、排便次增多等改变,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如菌痢、肠炎、内痔等相似,尤其是儿童,发病率较高,国外统计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1%[3],易误诊为细菌性痢疾,原因是:首先由于病儿主诉不清;其次,症状以黏液便、脓血便以及排便次增多为主,症状极似菌痢,从而未引起初诊医生重视,未做进一步检查而误诊,因此,对于有大便习惯改变、类似痢疾、血便等务必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3.5某些医生在结肠镜检查常规操作过程中责任心不够

本组病例中有3例近期做过电子肠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时可能肠道较多粪便影响观察视野。其次,检查时责任心不够,不仔细观察,尤其黏膜皱襞内要求特别细心。最后,退镜时速度过快也易导致漏诊。因此医务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提高肠镜操作及诊断水平,肠道准备充分,检查仔细,很多误诊漏诊是可以避免的[4]。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8.

[2]PillaiRB,ToliaV.ColonicPolypsinchildren:frequentlymultipleandrecurrent[J].ClinPediatr,1998,37:253-257.

[3]赵颖,王玉芳,王维.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J].四川医学,2002,23(1):17-18.

[4]周涛.经肠镜检查误诊漏诊大肠癌28例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10):2712.

标签:;  ;  ;  

直肠息肉30例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