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延伸的WSN研究与实现

基于GSM延伸的WSN研究与实现

论文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从点到点间的传感器传输,到现场总线应用于传感器控制器,再到现在的具有无线自组织能力的传感器网络。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存储技术、能量供应技术的发展,加之IEEE 802.15.4工作组对WSN的物理层和MAC层协议的规范,使得WSN有了很大发展。WSN中单个节点的通信距离比较有限,所以WSN的单一子网覆盖的范围不可能太大。为了实现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与应用,需要借助广域网络设施作为远程传输的支撑平台,以实现不同传感器子网之间的互联,这就需要设计网关,来完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广域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然而WSN经常布设于人员难以到达或者比较偏远的场合,作为支撑平台的广域网如果是有线网,当有线网布线至WSN处时,就会产生高昂的铺设费用。论文设计了一种依托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平台作为对WSN覆盖延伸的体系结构。根据该体系结构设计出实现方案:用GSM作为节点信息远程传输的支撑平台,用ZigBee技术实现WSN,选用温度作为感知对象,设计出WSN网关,实现WSN与GSM网络之协议转换。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基于ZigBee技术的WSN。重点研究了ZigBee无线通信协议栈架构、各层所涉及的原语、提供的服务。2.采用GSM蜂窝网作为无线广域网,研究了GSM空中接口的协议规范,AT指令及其格式。3.搭建了一个由无线广域子系统、网关子系统、节点子系统组成的体系结构。其中无线广域子系统借助现有的GSM网络。网关子系统由GSM模块和具有FFD(Full Function Device)功能的ZigBee协调器组成,它们之间通过串口RS-232连接。节点子系统由具有RFD (Reduce Function Device)功能的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温度传感器组成。4.开发环境采用IARSystems公司的IAR软件,并对IAR软件的功能和ZigBee协议栈的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了研究。5.在熟悉ZigBee技术规范和GSM规范的基础之上,设计出了无线网关。该网关实现了两种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包括ZigBee协调器控制下的WSN组网,AT指令的置入,以及PDU数据分组的定义。最后选用了三个节点的星型ZigBee网络结构作为WSN,手机作为用户远程控制终端,设计出软件网关,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实现了对WSN中节点的监测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总体安排
  • 第二章 WSN及GSM技术
  • 2.1 WSN的体系结构
  • 2.1.1 WSN体系结构
  • 2.1.2 WSN协议模型
  • 2.1.3 WSN拓扑结构
  • 2.1.4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
  • 2.1.5 WSN物理层协议方案
  • 2.2 ZigBee技术
  • 2.2.1 ZigBee技术标准简介
  • 2.2.2 IEEE802.15.4物理层和MAC层
  • 2.2.3 ZigBee的网络层
  • 2.2.4 ZigBee技术应用层
  • 2.3 GSM无线广域网
  • 2.3.1 广域网络技术简介
  • 2.3.2 GSM蜂窝网络技术简介
  • 2.3.3 常用的AT指令
  • 2.3.4 AT指令传输格式分析
  • 第三章 WSN延伸的架构方案
  • 3.1 方案设计
  • 3.1.1 设计思路
  • 3.1.2 体系结构
  • 3.1.3 通信方式
  • 3. WSN网关子系统的结构
  • 3.2.1 ZigBee模块选型
  • 3.2.2 GSM射频TC35i模块
  • 3.3 WSN网关子系统硬件接口
  • 3.3.1 网关内部接口
  • 3.3.2 无线接口
  • 3.4 节点子系统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4.1 IAR开发环境
  • 4.2 网关子系统的软件设计
  • 4.2.1 ZigBee技术组建WSN过程
  • 4.2.2 串口程序设计
  • 4.2.3 网关子系统中PDU格式
  • 4.3 节点信息处理
  • 4.4 系统测试
  • 4.4.1 GSM模块调试及结果
  • 4.4.2 ZigBee协模块调器串口调试及结果
  • 4.4.3 无线接口调试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一、参加科研情况
  • 二、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A TC35i硬件电路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面向环境监测的多传感器协议转换方法[J]. 科学中国人 2017(24)
    • [2].风电场跨平台协议转换系统设计与实现[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3].基于标准树结构的协议转换的设计和实现[J]. 信息通信 2017(09)
    • [4].PROFINET/MODBUS协议转换应用[J]. 智慧工厂 2017(07)
    • [5].基于FPGA多协议转换网关设计[J]. 煤矿机械 2015(08)
    • [6].Modbus设备嵌入式网页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 科技风 2014(20)
    • [7].多协议转换技术在烟草信息化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 [8].煤矿井下多功能协议转换模块设计[J]. 煤矿安全 2015(11)
    • [9].基于OPC技术的通信协议转换平台[J]. 企业技术开发 2013(19)
    • [10].基于FPGA的MEWTOCOL-COM与MODBUS RTU协议快速转换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应用 2019(11)
    • [11].矿用多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J]. 工矿自动化 2010(11)
    • [12].基于微处理器的协议转换网关的系统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14)
    • [13].一种调度系统中高可靠性实时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23)
    • [14].工控系统中不同类型PLC协议转换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 2010(02)
    • [15].利用FPGA设计IPv4/IPv6协议转换网关的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9(04)
    • [16].协议转换 浏览器通杀不同代理[J]. 电脑爱好者 2015(22)
    • [17].基于NDIS中间层的协议转换[J]. 通信技术 2013(01)
    • [18].触摸屏协议转换在电力参数传输中的应用[J]. 自动化应用 2013(07)
    • [19].NAT-PT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 2009(06)
    • [20].协议转换总线桥与PLC在温控表通讯中的运用[J]. 纺织机械 2013(03)
    • [21].NAP-PT协议转换的安全问题的思考[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11)
    • [22].IPv4向IPv6过渡技术分析[J].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3].工业有线/无线多协议网络互联及网关设计[J]. 科技视界 2015(09)
    • [24].基于OpenFlow SDN的IPv4/IPv6协议转换[J]. 电信科学 2014(S2)
    • [25].隧道技术与协议转换相融合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8(01)
    • [26].基于工业总线采用IP实现统一建模的模块化网关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5)
    • [27].基于Modbus多协议转换的警情信息远程监控系统[J]. 自动化与仪表 2015(12)
    • [28].从IPv4向IPv6过渡机制的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9].基于IPv4/IPv6协议转换技术的IDC过渡方案[J]. 信息通信技术 2013(03)
    • [30].CP341与DX80的数据通讯探讨[J]. 梅山科技 2017(01)

    标签:;  ;  ;  ;  

    基于GSM延伸的WSN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