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及其预测指标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及其预测指标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然而,大约有20%~30%患者CRT治疗后无反应。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CRT治疗的56例患者,评价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临床及测量指标预测CRT疗效价值。方法:共入选患者56例,年龄(69.2±12)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扩张性心肌病42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左束支传导阻滞5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衰伴房颤患者9例,评估术前、术后6月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结果:CRT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LVEF较前明显改善;52例患者CRT术后随访6个月,共42例有反应,有反应率为75%。比较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术前临床基线资料发现,患者基础心脏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QRSd、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无明显差异。扩张性心肌病有反应性高于缺血性心肌病,但无显著差异。窦性心率患者有反应性明显高于房颤患者高。左室电极置于侧壁、后壁较前壁有反应率高。结论:CRT治疗慢性心衰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逆转心肌重构。患者术前QRSd、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心脏疾病均不能预测CRT的疗效,但CRT术后QRSd变化可作为评估CRT反应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房颤患者的CRT反应性与不规则且快速的心室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左心室电极位置可预测CRT反应性,置于侧壁、后壁明显优于前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测量指标及方法
  • 2.2 起搏器植入类型及方法
  • 3 研究目标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遗传学罕见变异特征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潜在影响[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9(05)
    • [2].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03)
    • [3].心肌应变成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04)
    •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人群的治疗思考[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3)
    • [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3)
    • [6].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二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04)
    • [7].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9(04)
    • [8].超声心动图技术在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7)
    • [9].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疗效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23)
    • [10].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个案管理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6(24)
    • [1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01)
    • [1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4)
    • [1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53)
    • [14].女性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J]. 当代医学 2017(21)
    • [15].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右心功能的相互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03)
    • [16].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电池耗竭时的更换选择[J]. 心电与循环 2017(05)
    • [17].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9)
    • [18].慢性心力衰竭2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观察[J]. 福建医药杂志 2015(06)
    • [19].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无应答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8)
    • [20].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4)
    • [21].浅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22)
    • [2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06)
    • [23].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上的应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2)
    • [2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 华西医学 2015(04)
    • [25].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的沿革[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09)
    • [26].二尖瓣反流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4)
    • [27].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右室功能[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04)
    • [28].左室电极位置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05)
    • [29].心律失常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性的相关性[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06)
    • [30].体表12导联心电图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06)

    标签:;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及其预测指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