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韩祥伟

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韩祥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师生协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

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文献综述

韩祥伟[1](2018)在《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协同发展:即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向预设—交往准备、文本对话与主体互动、交往反思与主体提升叁个阶段。"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教师主体探究教师"教学力"的提高;从学生主体探究学生"学习力"形成及职业能力发展。(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况艳[2](2018)在《绘本教学促进5—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发现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幼儿园大班(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同伴交往主题绘本为教学载体,把教师的集体绘本教学活动、绘本阅读指导活动以及绘本延伸活动作为促进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几种手段,随机选择了Z市H幼儿园作为研究场所。采用了自然教育实验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假设,然后使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H幼儿园两个平行大班(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了前测,得出测量结果之后采用12本同伴交往主题绘本,通过集体教学、阅读指导、绘本剧等活动形式,对实验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进行同伴交往主题的绘本教学干预。同时,对每一堂绘本教学活动进行了实录,对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行为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四个月多月的教学推进活动之后,再次使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进行了后测,结合观察记录表记录的幼儿交往情况,比较分析两个班级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控制班幼儿前后测结果整体并无显着差异,实验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前后测结果整体差异显着,对比两个班级后测差异显着,因此,同伴交往主题绘本教学对大班(5—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并且通过观察幼儿间交往情况也表明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增强,语言交往能力提升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增多等,由此结合证明了同伴交往主题绘本教学能有效促进大班(5—6)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及教学反思情况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樊时平[3](2017)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导、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上的"培养"活动,教师是权威、长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表演者,而学生是观众、听众。学生的"学"必须要服从教师的"教",因而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由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日渐丧失,教育也由(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18期)

周小丹[4](2017)在《重视言语教学,发展培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培智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培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说话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使他们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智障儿童因为生理上存在的一些障碍,导致语言表达能力滞后,往往无法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与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再加上他们往往都比较自卑,更加不愿意和人进行沟通。所以,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智障儿童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谢志贤[5](2014)在《基于“交往—发展性”教育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绩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如何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大学生英语运用的综合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重结果而轻过程,在绩效目标、标准设定、考评方法以及主体参与度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绩效提升的制度激励功效。为此,本文致力于寻求大学英语教学与"交往—发展性"教育理论的契合点,形成一套基于"交往—发展性"教育理论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10期)

张海英[6](2013)在《交往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策略,自70年代初发端于德国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影响我国,其在理论和实际价值与人格发展间的关系颇受瞩目。本文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谈谈交往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期刊2013年04期)

慕萃,王茜[7](2012)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模式的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交往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最主要方式和过程,理清师生交往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大有裨益。长期以来,笔者对此一直毫无意识,对师生课堂交往认识不深入,在教学中常常没有充实感、成就感,精力主要放置在目标制定与练习安排,然而交往的技巧却没有注意和研究,上课时总是想讲话幽默一点、练习安排紧凑一点就好了,然而教学效果并不好。2012年暑(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期刊2012年S2期)

林辉春[8](2012)在《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实践智慧是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支撑与保障。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展与教学素养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程度和交往的深度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素养高低的核心和关键,决定着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不断提高。本研究全力关注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交往性发展问题,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为什么要探讨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展?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哪些?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内容主要有哪些?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如何实现交往性发展?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前提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理论基础问题,第叁个问题是本体性问题,第四个问题是策略性问题。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分析、调研以及比较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导论、四章正文和结论。导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并对论题的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第一章对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与反思。本章主要从“人的失落”与范式转换视角探讨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问题,提出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在发展上由对象性走向交往性。我们认为,从人的发展视角看,通过现实与理性审视,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存在封闭、被动与肤浅问题,这些问题源于认识论哲学;从交往性发展视角看,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展预示了教学实践范式从对象性向主体性转换,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研究了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从实践视角对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点进行论述,然后借助“马克思交往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以及“巴赫金与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根本进行阐释,最后基于发展视角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以及“生命哲学理论”等方面对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诉求进行探讨。第叁章对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本体进行探析。本章主要探讨了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内涵、本质、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本体问题的探讨,力求深入发展内部,为进一步找准发展路径与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性支撑与认识论基础。第四章寻求与思索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未来路径。本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教学反思、同伴合作、优秀课例以及师生交往等方面深入探讨发展的路径,并提出具体的策略。结论简要阐述了交往视域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的必要性,陈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11-23)

杨加本[9](2012)在《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竞争形式的变化和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的交际能力或者说人际交往智能日趋重要。而作为培养人的学校,对人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有所忽视或者说是重视不够。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2年03期)

何小川[10](2011)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交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树立和强化学生主体性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成为现代教育重要内容。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在教学交往中逐步确立和形成的,它与教学交往密不可分,有效的教学交往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引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背景与现状,以及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对教学交往与学生主体性基本理论的概述,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再分别阐述教学交往理论和主体性属性,在这个基础上探讨教学交往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叁部分是通过对中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学生主体性的现状调查,发现了在教学交往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进而从教学交往的视角透视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从交往主体、内容、组织形式叁个方面去分析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具体原因。第四部分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探索有效教学交往的五大标准,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交往环境、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教学交往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9)

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在发现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幼儿园大班(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同伴交往主题绘本为教学载体,把教师的集体绘本教学活动、绘本阅读指导活动以及绘本延伸活动作为促进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几种手段,随机选择了Z市H幼儿园作为研究场所。采用了自然教育实验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假设,然后使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H幼儿园两个平行大班(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了前测,得出测量结果之后采用12本同伴交往主题绘本,通过集体教学、阅读指导、绘本剧等活动形式,对实验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进行同伴交往主题的绘本教学干预。同时,对每一堂绘本教学活动进行了实录,对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行为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四个月多月的教学推进活动之后,再次使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进行了后测,结合观察记录表记录的幼儿交往情况,比较分析两个班级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控制班幼儿前后测结果整体并无显着差异,实验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前后测结果整体差异显着,对比两个班级后测差异显着,因此,同伴交往主题绘本教学对大班(5—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并且通过观察幼儿间交往情况也表明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增强,语言交往能力提升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增多等,由此结合证明了同伴交往主题绘本教学能有效促进大班(5—6)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及教学反思情况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参考文献

[1].韩祥伟.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J].职业技术.2018

[2].况艳.绘本教学促进5—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樊时平.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J].中学语文.2017

[4].周小丹.重视言语教学,发展培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5].谢志贤.基于“交往—发展性”教育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绩效评价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

[6].张海英.交往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

[7].慕萃,王茜.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12

[8].林辉春.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杨加本.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J].新课程(上).2012

[10].何小川.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交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发展性教学交往论文-韩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