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会存在多种潜在的事故类型,例如:地震、水灾、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等。因此,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体系时,必须进行合理策划。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准确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重大事故风险,又要合理地组织各类预案,避免各类预案间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使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故局部化,尽可能地消除、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交通。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

1影响应急救援能力的因素

1.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包括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由于事故处理时间要求极高,处置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快速反应并适时下达指挥命令,是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正确操作安全设备,组织乘客疏散,其救援能力又取决于对应急措施的掌握程度。

1.2设备因素

功能完备、性能先进的安全设备是实施有效救援的基础。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日常维护保养是否保证,车辆是否使用阻燃材料及技术状况的好坏,应急通道是否顺畅,都会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信息传输系统、通信设施、紧急指令发布等设施的性能如何,能否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不同程度会对应急处置产生影响。此外,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设施能够监测事故发生并及早防治,对于辅助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失程度具有特殊意义。

1.3管理因素

轨道交通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将这一庞杂而无序的软硬件集合组成协调运作的统一整体,其安全管理是衡量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标准。事故应急处置系统为制定合理的现场救援方案提供依据,应急预案提供应急救援的标准操作规范,员工的安全措施培训、模拟演练等作为应急措施执行的基础,保证事故有效处理。完善的安全法规则益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

2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舒适、便捷、快速出行方式的同时,也越来越凸显出其脆弱的一面,即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后果非常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2.1突发性强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时刻潜伏着危险性;事件发生初期极具隐蔽性,不易察觉,一旦发生,已达到一定的危害范围和程度;现场人员表现极度紧张、恐慌,瞬间造成人群混乱。

2.2处置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毒气等突发事件,险情评估判断困难,地下通信联络不畅,特种救援装备很难到位,现场往往有大量人员中毒或伤亡,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时心理、生理压力很大。

2.3逃生途径少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每节车厢每侧都设有车门,列车停靠站台后打开一侧的车门,人员全部撤离车厢最快需要约0.61min左右;如果车门因故障无法打开,或列车抛锚在区间隧道内车厢门无法打开时,乘客只能通过车头和车尾的2个紧急安全门疏散。这种情况下,列车乘客的安全疏散将更为困难。

3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难以积极稳妥地组织各方力量协调配合,统一高效地开展救援行动,使必要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并且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故,涉及受害人群多,行政管理部门多。

3.2没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

虽然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已开始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但是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的重大危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各运营公司的预案均未包括此类内容。

3.3对应急救援预案没有进行落实和贯彻

尽管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了应急救援预案不等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在发布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不进行预案的宣传,不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不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演练,那么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还是个未知数。

4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措施

4.1做好事故预防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正常条件发生偏差而引起的,如果能事先确定出来某些特定条件及其潜在后果,就可利用相应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对外界的影响,预防事故要比发生事故后再纠正容易得多。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设计及旧线改造中,必须设计必要的安全装置和设施,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安全程度。另外,事故预防工作也不可忽视操作规程、应急规程和管理策略的建立及其定期的培训和维护。

4.2设置救援中转平台

在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未受火灾威胁的部位(如站厅层)建立救援中转平台,便于现场救援指挥。中转平台应与用于人员救助的疏散通道连接,通过大功率排烟车送风防止烟气进入,利用移动式排烟机、开花水枪出雾状水驱散稀释该区域烟气,并将该区域与着火部位隔离,使救援中转站到流散通道出口处区域达到无烟害或少烟量状态。

4.3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兼职救援队伍的人员配备以及救援技能的培训教育,同时要善用资源,加强警地联动机制,强化救援配合。特别要指出的是:专职救援队是人力资源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交通救援起复的关键,要求懂车辆、焊接、设备、钳工等技术并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专职救援队员。救援技能的培训教育,应按照应急救援的有关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专兼职救援队员进行培训。

4.4迅速到位,明确责任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中心,应遵循“从快”和“职责代理”的原则。“从快”是具有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职责的战斗组,形成要快。其他战斗组和现场指挥部的形成要及时,做到出现轨道交通应急事件时要立即有人指挥进行处置,抢险救灾力量到场,立即指挥施救,各种保障要迅速到位。还有明确责任,即谁负责指挥的问题。先期“职责代理”是指指挥体系的形成一般根据发生应急事件的快慢、到场的先后次序,经过由应急处置组到抢险救援组、到其他战斗组、到现场指挥部、最后到总指挥部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

4.5疏散救助被困人员

指挥的作用在于向被困人员指引正确的疏散通道并有序行进。除了固定的疏散标志外,还要在重要部位进行人工引导。在地下轨道交通应急事件中,救援人员应携带工作灯、强光照明灯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内部,沿疏散通道铺设发光救生引导线,放置自蓄灯及吸附式发光导向指示标志。对人员实施救助过程中,救助人员应为被救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使用双面罩空气呼吸器的附属面罩或随身携带的简易防烟面罩。

5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保障是安全运营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救援。加强防灾宣传,标识疏散通道,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灾害应急逃生的心理特征,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方案,以增强相关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发挥应急救援力量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陈鹏,刘鸿霞.地铁运营的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

[2]蒲琪.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的必要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9)

标签:;  ;  ;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