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论文题目: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者: 盖琼辉

导师: 王季春

关键词: 马铃薯,激素,热处理,茎尖

文献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型经济作物,其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但是在马铃薯的连年种植过程中,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退化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而解决退化的有效措施就是生产脱毒种薯。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苗是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基础,优质快速地茎尖培养为以后脱毒苗和脱毒薯的生产赢得了时间和效益,当前脱毒马铃薯茎尖培养效率低,成苗率和脱毒率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优化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非常必要。本试验对茎尖培养的培养基和脱毒方法对脱毒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 1.激素对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 本试验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24个处理组合,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浓度配比对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茎尖分化的成苗不仅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绝对浓度有关,又与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有关。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添加GA3浓度为0.1mg/L时的成苗率比浓度为0.2mg/L时的成苗率高,且差异显著,说明GA3的浓度对马铃薯的成苗具有极大影响。试验得出,培养基中加入0.1mg/LGA3有助于马铃薯茎尖更好的生长和分化,0.2mg/L GA3对茎尖分化的成苗率有抑制效应。同等条件下培养基中添加0.1mg/L的IAA和0.2mg/L的IAA相比较,0.2mg/L IAA的成苗率较高,达50%,0.05 mg/L的NAA和0.1mg/L的NAA相比较,0.05mg/L NAA的成苗率较高,可达56.98%,但0.05mg/L的NAA比0.2mg/LIAA成苗率更高,说明使用0.05mg/LNAA作为生长素对马铃薯茎尖的分化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6-BA的浓度与NAA浓度的配比对马铃薯茎尖的分化成苗有极大影响,固体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 NAA结合0.1mg/L的6-BA最适合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同时,固体培养基较之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茎尖成苗多,苗更壮,且发现液体培养基对茎尖没有愈伤组织化作用,可直接分化成苗。 2.诱导茎尖分化成苗的培养基的筛选 本试验以24种不同的培养基处理组合,研究诱导茎尖分化成苗的最适宜培养基。结果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生产概况

1.2 马铃薯退化原因和机理

1.3 马铃薯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马铃薯病毒病的概况

1.3.2 马铃薯脱毒技术的产生

1.3.3 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效率的因素

1.3.4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研究与培养条件优化

1.4 马铃薯病毒(类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1 病毒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1.4.2 类病毒检测技术: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R-PAGE)

1.5 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试验的主要内容

2.2.1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

2.2.2 不同脱毒方法对马铃薯病毒脱除效果的影响

2.3 试验工作安排与技术方法

2.3.1 本试验采用的具体技术路线

2.3.2 试验时间进度安排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供试材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3.1.1 供试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培养基影响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试验方法

3.2.2 不同脱毒方法对马铃薯脱毒效果影响的试验方法

3.3 数据统计分析

3.3.1 统计分析指标

3.3.2 具体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4.1.1 马铃薯茎尖培养中各因素的影响

4.1.2 不同品种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比较

4.1.3 不同培养基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比较

4.1.4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

4.1.5 不同品种最优培养基筛选研究

4.2 不同脱毒方法对马铃薯脱毒效果影响的研究

4.2.1 不同脱毒方法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4.2.2 不同脱毒方法对PLRV脱除率的影响

4.2.3 不同脱毒方法对PVY脱除率的影响

4.2.4 不同脱毒方法对PVX脱除率的影响

4.2.5 不同脱毒方法对PVS脱除率的影响

4.2.6 品种对脱毒效果影响的差异比较

4.2.7 不同热处理方法对脱毒效果影响的差异比较

4.2.8 不同茎尖大小对茎尖分化及脱毒效果的影响

4.2.9 不同病毒脱除效果比较研究

4.2.10 不同品种最优脱毒处理方法筛选研究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激素与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

5.1.2 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

5.1.3 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5.1.4 不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5.1.5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脱毒效果比较

5.1.6 不同病毒种类脱除效果比较

5.2 结论

5.2.1 激素对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

5.2.2 诱导茎尖分化成苗的培养基的筛选

5.2.3 热处理、茎尖大小对不同品种脱毒影响研究

5.2.4 品种选择

5.2.5 不同病毒种类脱除难易比较

参考文献

附录

马铃薯病毒检测结果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D]. 陈阳.大连工业大学2012
  • [2].马铃薯的茎尖脱毒、复壮及RT-PCR检测[D]. 周璨林.新疆大学2006
  • [3].马铃薯增强子捕获系群体的创建和分析[D]. 连欢欢.青海大学2017
  • [4].山西省河曲县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翟宇.华中师范大学2014
  • [5].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D]. 崔杏春.河南农业大学2009
  • [6].马铃薯废渣废液的综合利用[D]. 石军英.北京化工大学2009
  • [7].日本马铃薯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D]. 李莉.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 [8].施氮对玉米//马铃薯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D]. 赵胜利.云南农业大学2015
  • [9].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碳氮代谢及产质量的影响[D]. 张婷婷.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 [10].不同形态氮素对马铃薯幼苗生长的影响[D]. 陈茜午.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专用马铃薯高效脱毒技术的研究[D]. 杨雪芹.石河子大学2007
  • [2].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薯形成的研究[D]. 韦莹.广西大学2007
  • [3].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生产及生产用种繁育体系研究[D]. 唐子永.山东农业大学2004
  • [4].马铃薯脱毒和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D]. 王贵荣.福建农林大学2003

标签:;  ;  ;  ;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