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增殖生根研究

豆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增殖生根研究

论文摘要

豆梨是南方梨树常用砧木,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腐烂病,跟西洋梨和中国梨的亲和性都很好,但不耐寒,苗期根系稀少,生长较弱。rolB基因是从Agrobacteciumrhizogenes菌的Ri质粒的T-DNA上分离出来的,rolB基因能够使植株矮化和明显的改善生根。将rolB基因转入砧木植株中,可使砧木矮化,增强生根能力。本研究以南方梨砧木豆梨的子叶作为转基因的受体材料,以rolB基因为外源基因,研究了不同预培养时间、工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以及筛选方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及适合转基因豆梨的增殖与生根培养基。以MS+NAA0.2mg/L+6-BA4mg/L为分化培养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豆梨的遗传转化研究,通过豆梨子叶的敏感性试验,最终确定子叶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时Kan的临界浓度为50mg/L,芽诱导生根时Kan的临界浓度为25mg/L,抑菌抗生素Cef和Carb保持在250mg/L时既能起到抑菌作用,又能保证有一定再生率。成功摸索出农杆菌介导的豆梨遗传转化体系:将豆梨子叶预培养4d,菌液浓度OD600=0.4,添加100μM/L的AS,侵染10min,共培养3d,预培养和共培养都在暗处25℃进行,共培养后依次加入25mg/LKan到50mg/LKan的量筛选或共培养后晚6d再加入50mg/LKan的量进行筛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rolB基因导入到豆梨中,为豆梨的遗传转化及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其中一部分抗性苗在添加Kan的筛选培养基上的再生,并通过PCR分子检测,有4株出现了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阴性对照没有特异性条带产生,说明外源基因已经初步整合到豆梨基因组中。豆梨子叶的遗传转化中最高不定芽分化率达到15%。通过对豆梨转化苗的增殖试验,表明转化苗继代增殖时以MS+6-BA1.0 mg/L+NAA0.1 mg/L+Kan25mg/L+Carb 180mg/L+Cef180mg/L为培养基。通过对转化苗豆梨的生根试验,表明转化植株在生根能力上明显强于对照,在以1/4MS+IBA3.0mg/L为生根培养基时,生根率为80%,而对照只有60%,转化植株表现为须根增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农杆菌介导的梨转基因研究进展
  • 1.1 农杆菌介导法的研究进展
  • 1.2 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中的应用
  • 1.3 农杆菌介导法在梨中的应用
  • 1.4 梨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 2 rol基因性状研究
  • 2.1 rolB基因对生根影响研究
  • 2.2 rol基因矮化性状研究
  • 3 国内外梨矮化砧木的研究现状
  • 4 本试验的目的
  • 5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豆梨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根癌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 1.2 植物材料
  • 1.3 遗传转化基本培养基
  • 1.4 植物生长物质
  • 1.5 细菌培养基
  • 1.6 抗生素
  • 1.7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子叶对Kan的敏感性分析
  • 2.2 子叶对Cef和Carb的敏感性分析
  • 2.3 Kan对植株生根的影响
  • 2.4 Cef和Carb对植株生根的影响
  • 2.5 农杆菌介导的rolB基因转化
  • 2.5.1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2.5.2 As的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2.5.3 菌液的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 2.5.4 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2.5.5 共培养时间对子叶分化和转化的影响
  • 2.5.6 筛选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 2.6 抗性植株的获得
  • 2.7 抗性植株的叶片再生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1.1 影响豆梨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
  • 3.1.2 豆梨转化植株的筛选
  • 3.2 小结
  • 第三章 转rolB基因豆梨分子检测及芽增殖生根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1.2.2 基因组DNA提取步骤
  • 1.2.3 PCR分子检测
  • 1.2.4 增殖生根培养基
  • 1.2.5 增殖生根培养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的检测结果
  • 2.2 芽的增殖
  • 2.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增殖的影响
  • 2.2.2 转基因与对照芽增殖的差别
  • 2.3 生根培养
  • 2.3.1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豆梨生根的影响
  • 2.3.2 转基因豆梨与对照生根差异
  • 3 讨论与小结
  • 3.1 讨论
  • 3.2 小结
  • 全文总结及下步工作设想
  • 缩略词表
  • 图版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豆梨‘秋火焰’的繁殖与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不同基质配方对豆梨生长发育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3)
    • [3].北美豆梨优良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10)
    • [4].多用途树种豆梨的育苗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06)
    • [5].中国南方豆梨形态多样性研究[J]. 果树学报 2019(06)
    • [6].六个北美豆梨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6)
    • [7].低温胁迫对北美豆梨电阻抗参数与抗寒性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6)
    • [8].豆梨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03)
    • [9].北美豆梨引种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1)
    • [10].豆梨与棠梨的形态鉴别及其育苗技术要点[J]. 林业科技通讯 2018(12)
    • [11].北美豆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农学学报 2015(12)
    • [12].豆梨中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分离、表达特点及酶活性分析[J]. 果树学报 2019(01)
    • [13].中国豆梨原生境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2)
    • [14].基于MaxEnt模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豆梨潜在地理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1)
    • [15].豆梨嫁接繁殖技术规程[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05)
    • [16].北美豆梨嫁接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10)
    • [17].NaCl胁迫下北美豆梨和杜梨的光合荧光参数比较[J]. 北方园艺 2019(22)
    • [18].豆梨低玻璃化组培快繁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2)
    • [19].豆梨丰产稳产栽培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 2011(03)
    • [20].梨属一新变种[J]. 山东林业科技 2017(03)
    • [21].不同品种北美豆梨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J]. 植物生理学报 2019(01)
    • [22].不同豆梨品种的物候期观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01)
    • [23].中国豆梨资源调查与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6)
    • [24].豆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3)
    • [25].豆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及胁迫表达[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05)
    • [26].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北美豆梨光合参数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5)
    • [27].豆梨和杜梨砧木根系中多胺代谢与高温胁迫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6)
    • [28].不同豆梨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9].豆梨和榅桲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J]. 种子 2010(02)
    • [30].切根对豆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标签:;  ;  ;  ;  ;  

    豆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增殖生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