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

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

论文摘要

小麦是陕西重要的粮食作物,面条和馒头等面制品是当地主要的传统食品。颜色性状是这些面制品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其的表观色泽有着重要影响。小麦籽粒(面粉)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含量高低是面制品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主要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不同PPO基因型所含的PPO活性高低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利用PPO 18和PPO 29标记对138份陕西小麦品种(系)的PPO-2A和PPO-2D位点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旨在摸清陕西小麦品种(系)控制PPO活性基因组成,明确其PPO活性高低,为品质育种提供依据。陕西小麦品种(系)控制PPO活性2个主效基因的组成分布不同。在PPO-2A位点,含PPO-A1a(高PPO活性)和PPO-A1b(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系)比例分别为47.1%和52.9%;在PPO-2D位点,含PPO-D1a(中等低PPO活性)和PPO-D1b(中等高PPO活性)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系)频率依次为30.4%和69.6%;在PPO-2A和PPO-2D位点中,含Ppo-A1aPpo-D1a(较高PPO活性)、Ppo-A1aPpo-D1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a(最低PPO活性)、Ppo-A1bPpo-D1b(较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品种(系)的频率存在差异,分别为10.1%、37.0%、20.3%和32.6%。陕西不同地区小麦品种(系)不同等位变异类型及其组合的分布比例也不同。在PPO-2A位点,陕西关中和陕南地区品种(系)内PPO-A1a等位基因的比率低于PPO-A1b,而渭北旱塬推广品种内PPO-A1b等位基因的比率高于PPO-A1b。在PPO-2D位点上,陕西关中、渭北旱塬和陕南地区小麦PPO-D1a等位变异类型比例均明显低于PPO-D1b类型;在陕西关中小麦中,4种组合类型比例变化趋势为PPO-A1aPPO-D1b(36.8%)>PPO-A1bPPO-D1b(33.8%)>PPO-A1bPPO-D1a(20.6%)>PPO-A1aPPO-D1a(8.8%),与陕西省品种(系)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渭北旱塬小麦4种组合频率大小顺序为:PPO-A1aPPO-D1b(40.0%)>PPO-A1aPPO-D1a(25.0%)>PPO-A1bPPO-D1a(20.0%)>PPO-A1bPPO-D1b(15.0%);陕南品种(系)4种组合比例大小依次为:PPO-A1bPPO-D1b(38.0%)>PPO-A1aPPO-D16(36.0%)>PPO-A1bPPO-D1a(20.0%)>PPO-A1aPPO-D1a(6.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陕西低PPO活性的小麦基因型比例偏低,而高PPO活性品种(系)数量偏多,选育低PPO活性品种是陕西小麦品质改良的一个主要目标。本研究已筛选出低PPO活性含量的28份基因型,可作为面制品色泽品质育种的亲本资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面制品颜色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1.2 小麦籽粒PPO活性研究
  • 1.2.1 多酚氧化酶的分类
  • 1.2.2 在小麦体内的分布和变化
  • 1.2.3 PPO的生理生化特性
  • 1.2.4 PPO与面制品颜色褐变关系
  • 1.2.5 影响PPO活性的因素
  • 1.2.6 PPO活性基因的遗传特性
  • 1.2.7 小麦籽粒PPO活性基因分子标记
  • 1.3 本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供试引物
  • 2.2.2 DNA提取
  • 2.2.3 PCR扩增和电泳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PPO-2A位点等位变异分布
  • 3.2 PPO-2D位点等位变异分布
  • 3.3 PPO-2A和PPO-2D位点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分布
  • 第四章 讨论
  • 4.1 陕西小麦控制PPO活性基因组合分布
  • 4.2 面制品颜色褐变机理
  • 4.3 陕西小麦面制品色泽品质遗传育种研究和改良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辣椒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优异等位变异发掘[J]. 核农学报 2020(12)
    • [2].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位点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 玉米科学 2018(04)
    • [3].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联作图及优异等位变异发掘[J]. 园艺学报 2017(05)
    • [4].基于关联分析发掘烟草高钾优异等位变异[J]. 中国烟草学报 2016(02)
    • [5].粳稻穗角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4)
    • [6].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4)
    • [7].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农艺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发掘[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5)
    • [8].水稻耐盐碱胁迫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J]. 作物杂志 2018(04)
    • [9].新疆部分春小麦品种(系)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12)
    • [10].我国黄淮和南方主要大豆育成品种家族产量和品质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遗传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9(02)
    • [11].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高通量分子检测及组合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1)
    • [12].太湖流域粳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等位变异的发掘[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5)
    • [13].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J]. 作物学报 2010(05)
    • [14].水稻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性等位变异发掘[J]. 作物学报 2014(05)
    • [15].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9)
    • [16].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
    • [17].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01)
    • [18].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籽粒硬度等位变异检测[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12)
    • [19].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 作物学报 2011(11)
    • [20].小麦耐低钾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3)
    • [21].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4(09)
    • [22].黄淮麦区小麦子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5)
    • [23].中国小麦主产区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与分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9)
    • [24].利用SSR分析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05)
    • [25].陕西历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J]. 种子 2020(05)
    • [26].产量相关优异等位变异在小麦骨干亲本阿夫及其衍生后代中的分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7].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稀有等位变异TCS1g的筛选、克隆及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0)
    • [28].四川地方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SSR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遗传解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4)
    • [29].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全基因组解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9)
    • [30].TaGW2-6A等位变异对青海省小麦育成品种千粒重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1)

    标签:;  ;  

    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