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大豆培育分子策略的探讨

耐盐大豆培育分子策略的探讨

论文摘要

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而土壤盐渍化和线虫病严重抑制了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培育耐盐抗线虫大豆新品种对提高大豆产量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高效遗传转化方法,将分别来自三种耐盐性不同的植物的与阴离子清除有关的甲基转移酶基因导入大豆中,以期为植物基因工程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同时为大豆的遗传育种提供新资料。对大豆的灭菌方法、外植体的优化、分化和拔高培养基的优化、生根培养基及生根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建立大豆胚尖高效再生体系;对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如筛选压、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农杆菌抑制剂的使用等进行了研究;分别将来自拟南芥、盐芥和盐地碱蓬的甲基转移酶基因MCT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大豆中,并利用PCR、RT-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手段对转化子进行了检测。建立了大豆胚尖高效再生体系:成熟大豆种子浸泡24h后,用1:1的1.2%的次氯酸钠和0.1%的升汞混合液处理大豆10min,收集胚尖并转入芽诱导分化培养基MS+0.08 mg/L TDZ,30d后将长有丛生芽的胚尖转入拔高培养基MS+2.0 mg/L KT +0.2 mg/L NAA中,20d后切取苗高大于5cm的植株,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0.5mg/LNAA中,30d后待根长到3-4cm后移栽到培养土中;优化了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卡那霉素选择浓度为90mg/L,菌液浓度为OD600=0.6,浸染时间为12h,可用氨苄青霉素作为农杆菌的抑制剂;AtMCT、ThMCT和SsMCT三种不同的基因转化植株经过筛选分别得到78、67、82株抗性苗,PCR、RT-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手段对转化子的检测结果表现为阳性。首次利用TDZ诱导大豆胚尖的分化,建立了高效的大豆胚尖再生体系,丛生芽分化率高达92.6%;优化了大豆胚尖遗传转化系统,转化率高达15%;首次将来自拟南芥、盐芥和盐地碱蓬的阴离子清除有关的基因甲基转移酶基因在大豆中进行了异源表达,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大豆中并进行了表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耐盐效应决定子(DETERMINANTS)研究综述
  • 1.1.1 植物耐盐效应分子功能分类
  • 1.1.2 植物耐盐调节分子
  • 1.2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概述
  • 1.2.1 渗透保护物质代谢的基因工程
  • 1.2.2 自由基清除的基因工程
  • 1.2.3 离子均衡的基因工程
  • 1.2.4 胁迫相关蛋白的基因工程
  • 1.2.5 信号转导通路分子的基因工程策略
  • 1.3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1.3.1 大豆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
  • 1.3.2 大豆遗传转化系统
  • 1.4 甲基卤化物转移酶研究进展
  • 1.4.1 甲基卤化物
  • 1.4.2 卤甲烷合成释放途径
  • 1.4.3 臭氧层破坏与卤代甲烷的关系
  • 1.4.4 植物甲基转移酶的功能与分类
  • 1.4.5 甲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大豆胚尖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
  • 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2.1.1 种子及其来源
  • 2.1.2 化学试剂
  • 2.1.3 培养基
  • 2.1.4 培养条件
  • 2.2 实验方法
  • 2.2.1 种子灭菌方法的优化选择
  • 2.2.2 外植体的优化选择
  • 2.2.3 TDZ(赛苯隆,Thidiazuron)水平对大豆胚尖出芽率的影响
  • 2.2.4 拔高培养基的优化
  • 2.2.5 大豆生根的优化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大豆种子灭菌方法的优化选择
  • 2.3.2 外植体的优化选择
  • 2.3.3 TDZ 水平对大豆胚尖出芽率的影响
  • 2.3.4 拔高培养基的优化
  • 2.3.5 大豆生根的优化方法
  • 2.4 讨论
  • 2.4.1 大豆胚尖高效再生体系的优化
  • 2.4.2 大豆生根和炼苗的优化
  • 第三章 耐盐大豆遗传转化分子机制的探讨
  • 3.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3.1.1 种子及其来源
  • 3.1.2 菌种及载体
  • 3.1.3 酶及化学试剂
  • 3.1.4 培养基
  • 3.1.5 培养条件
  • 3.1.6 主要仪器设备
  • 3.1.7 引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大豆胚尖的灭菌与切取
  • 3.2.2 筛选压的优化选择
  • 3.2.3 菌液的浓度及浸染时间的优化选择
  • 3.2.4 不同的农杆菌抑制剂对大豆生根的影响
  • 3.2.5 碱裂解法提取大肠杆菌质粒
  • 3.2.6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直接转化法)
  • 3.2.7 农杆菌质粒的提取与鉴定及菌液准备
  • 3.2.8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 3.2.9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3.2.10 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的PCR 检测
  • 3.2.11 转基因植株的RT-PCR 检测
  • 3.2.12 DNA 的提取及Southern 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筛选压的优化选择
  • 3.3.2 菌液的浓度及浸染时间的优化选择
  • 3.3.3 不同的农杆菌抑制剂对大豆生根的影响
  • 3.3.4 农杆菌中外源基因的PCR 检测
  • 3.3.5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3.3.6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3.3.7 转基因植株的RT-PCR 检测
  • 3.3.8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检测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
  • 3.4.2 耐盐大豆遗传转化分子机制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大豆密植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15)
    • [2].山西大豆救灾品种筛选与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3].河南省大豆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种业导刊 2019(10)
    • [4].浅析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5].大豆中内生菌的研究及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6)
    • [6].密植是挖掘大豆产量潜力的重要栽培途径[J]. 土壤与作物 2019(04)
    • [7].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 [8].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 2019(05)
    • [9].简析中美大豆生产与贸易问题[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0].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 2019(11)
    • [11].过氧化氢对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01)
    • [12].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0(01)
    • [13].大豆分离蛋白在熏煮香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19(12)
    • [14].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15].大豆7S、11S蛋白的结构与热致凝胶特性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02)
    • [16].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9(06)
    • [17].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19(17)
    • [18].庆东农科有机无机掺混大豆专用肥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20(01)
    • [19].灌云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0].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12)
    • [21].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2].吉林省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3].东北地区大豆振兴的思考: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 价格月刊 2020(01)
    • [24].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25].索氏抽提法测美国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24)
    • [26].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新农业 2020(01)
    • [2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02)
    • [28].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大豆采供形势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9].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30].北方大豆的栽培管理与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12)

    标签:;  ;  ;  ;  

    耐盐大豆培育分子策略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