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

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

论文摘要

日本近世(1603-1867)是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相继诞生了假名草子、浮世草子、读本、洒落本、黄表纸、人情本、滑稽本、合卷等异彩纷呈的小说类型。近世小说观是小说家或评论者对于小说的审美理念、创作态度、主题倾向、虚实比例、社会功用等的见解。不过,这些见解往往并没有上升到明确的理论高度,而只是通过作品流露出来的创作理念,或者通过序跋文、书信等表达的零星感悟,是一种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小说观念,因此亟待研究者的概括和提炼。日本近世奉朱子学为官学,在文艺领域推行劝善惩恶说或文以载道论,对以情爱、滑稽或怪奇为题材的小说采取排斥或镇压政策,小说家为免遭惩罚也无不标榜自己作品的劝善惩恶思想。但是,商品经济日趋兴起后市民通俗文学的繁荣也是近世的重要特征。两种文学观念时而并行妥协时而产生严重冲突,但日趋没落的武士阶级似乎很难遏制市民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潮流,近世小说观中就流露出很多对于金钱或情欲的热烈赞美,以及对封建专制和儒家道德的嘲讽甚至颠覆。日本近世小说观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当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中国小说理论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小说家和评论家大都采取了虚心接受和热心模仿的态度,他们纷纷在序跋、书信或相关评论文章中,阐述自己对于小说创作以及阅读欣赏的理解,虽然大多数见解仍然缺乏系统性及严密的逻辑思辨,大多属于对明清小说观念如劝善惩恶说、正史之余说、虚实相半说、寓言说、发愤说的翻版,但已经体现出较高的成熟度。一些日本小说家还将其与本国的文学传统或个人经历等相结合,从而使自己的小说观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更有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将中日两国小说及相关评论进行比较,其中既有对中日小说异同较为准确的把握,也有因民族主义情结或个人水平所限而导致的偏颇见解,但毋庸置疑已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比较文学意识。本文将日本近世小说观总结成七个方面,并直接从日语中提取一个词语来概括该小说观的特征,即劝善惩恶、浮世、物哀、戏作、怪奇、寓言、虚实相半小说观。笔者将结合具体作品及相关评论,对近世小说观的特点、成因、影响及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关联等进行深入考察。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小说观并不是各自独立毫无关联,而是交织渗透和谐共存的,一部作品常常是几种小说观念的融合体,是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审美理念、创作态度、主题取向等进行思考的结晶。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日本古代"小说"的内涵和名称的演变
  • 二、日本近世以前的文学观
  • 三、日本近世文学观概览
  • 四、日本近世小说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劝善惩恶"小说观
  • 一、劝善惩恶小说观的形成与明清小说理论
  • 二、劝善惩恶小说观的鼎盛---------以曲亭马琴的小说创作及评论为中心
  • 三、劝善惩恶小说观所遭遇的抗衡及其终结
  • 第二章 "浮世"小说观
  • 一、"浮世"的内涵与"好色"的文学传统
  • 二、现世享乐主义与"粹"的精神
  • 三、批判·质疑·反思
  • 第三章 "物哀"小说观
  • 一、《源氏物语》中"物哀"表现
  • 二、本居宣长"物哀"论的内涵及其局限性
  • 三、"物哀"小说观与儒佛文学观的抗衡
  • 第四章 "戏作"小说观
  • 一、滑稽戏谑-----戏作小说观的表现形式
  • 二、讽刺性--------戏作小说观的深层内涵
  • 三、"卑下慢"----戏作者的复杂心态
  • 第五章 "怪奇"小说观
  • 一、宗教信仰的重叠
  • 二、明清怪奇小说与日本民间怪谈的融合
  • 三、日本传统"物の怪"信仰的共鸣
  • 第六章 "寓言"小说观
  • 一、"虽无其实,必寓作者所思"
  • 二、"发愤"----寓言的核心
  • 三、"私愤"----发愤思想的变形
  • 第七章 小说虚实论
  • 一、日本古典小说的写实传统
  • 二、近世小说的"写实"倾向
  • 三、"虚实相半"小说观
  • 附录 日本近世知识分子的中日小说评论
  • 一、日本近世小说家的明清小说评论
  • 二、曲亭马琴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接受与批判
  • 三、曲亭马琴读本序跋与李渔戏曲小说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记者之笔,劝善惩恶[J]. 当代传播 2018(04)
    • [2].以文学的方式凝聚力量共克时艰[J]. 共产党员(河北) 2020(08)
    • [3].浅谈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中的“自然丑”与“艺术美”[J]. 美与时代(上旬) 2013(09)
    • [4].李渔的劝善惩恶文学观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接受——以《曲亭传奇花钗儿》对《玉搔头》的翻案为例[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6)
    • [5].“守望家园”与“俯瞰苍生”——梁启超、王国维小说视角比较[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6].在历史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J]. 中国德育 2018(22)
    • [7].戏曲贵族化与平民化——从古装小戏《还账》说起[J]. 当代戏剧 2017(02)
    • [8].《醒世姻缘传》中的民俗文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0)
    • [9].《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的雷神[J].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3)
    • [10].《阅微草堂笔记》与佛教的因果不虚论[J]. 语文学刊 2010(21)
    • [11].我国传统乡约的社会功能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0(16)
    • [12].善书:中国古代的公益出版[J]. 现代出版 2015(04)
    • [13].宗教文化对皮影的影响[J]. 知识经济 2010(13)
    • [14].字谶文化考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9(01)
    • [15].蒲松龄的美学思想[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10)
    • [16].明代乡约的乡村治理功能及其历史命运[J]. 党政视野 2016(Z1)
    • [17].解读芥川龙之介小说《蜘蛛丝》的思想内涵[J]. 青年文学家 2018(05)
    • [18].《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杀生故事[J]. 贵州文史丛刊 2013(01)
    • [19].论明清申明亭的起源、兴废及功用[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0].“犬婚传承”和“盘瓠故事”在《八犬传》中的变异[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7)
    • [21].《八犬传》和畲族《盘瓠传说》中“人犬婚”情节的比较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30)
    • [22].如何发挥宗教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 当代兵团 2015(12)
    • [23].试论明清话本小说的民族特征与社会风习[J]. 明清小说研究 2014(01)
    • [24].经学与古代文学经世致用论[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异类诗作[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 [26].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昀其人[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27].考行易名:宋朝官员谥法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8].古典小说的别样鉴赏角度——古典小说与现代德育[J]. 名作欣赏 2011(35)
    • [29].试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因果报应[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8)
    • [30].论古代戏曲中文人救世理想的呈现[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04)

    标签:;  ;  ;  ;  ;  ;  ;  

    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