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冠脉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重要并发症,其产生机制与血管损伤后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的增加及启动凝血瀑布等途径有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具有抑制生长因子诱导的平滑肌增殖及促进增殖细胞凋亡的作用,但是否影响血管损伤后新内膜形成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应用EGCG干预主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模型大鼠,了解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以导管球囊损伤动脉内膜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仅结扎左颈总动脉,不给药;②模型组:结扎左颈总动脉并拉伤主动脉内膜,不给药;③EGCG低剂量组及④EGCG高剂量组:均予拉伤动脉内膜,分别给予25mg.kg-1.d-1及50mg.kg-1.d-1的EGCG灌胃。药物组术前3 d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直至实验结束。术后14,28 d每组分别随机选取9只大鼠处死,取其主动脉进行HE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观察;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了解EGCG对血管内膜损伤后胶原形成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生长转化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最后应用TUNNEL染色法了解EGCG对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因术后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分别有5只大鼠死亡,最后有68只进入分析。①模型组新生内膜显著增厚,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狭窄逐渐明显。②EGCG低剂量组新生内膜平均厚度及面积于术后14 d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于术后28 d则显著降低(P<0.05):EGCG高剂量组术后14,28d的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均显著下降,P值均小于0.01。③血管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胶原表达增加;但不同剂量的EGCG对新生内膜胶原形成无明显影响。④模型组动脉PCNA、PDGF-BB、bFGF、TGF-β1表达显著增加;低剂量EGCG对内膜损伤后PENA、PDGF-BB、bFGF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高剂量在术后14,28d均显著抑制PCNA、PDGF-BB、bFGF表达。EGCG对TGF-β1表达无影响。⑤模型组血管内膜损伤后新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极少;EGCG能显著增加新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高剂量EGCG干预对术后14d,28d平滑肌细胞凋亡的阳性率均较低剂量组高,但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EGC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其再狭窄作用与抑制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PDGF-BB、bFGF表达以及促进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设计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结果
  • 4.2 附图
  • 第5章 讨论
  • 5.1 腹主动脉是内膜增生的典型血管段
  • 5.2 EGCG对血管内膜拉伤后新内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5.3 EGCG抗血管内膜拉伤后新内膜增生机制的探讨
  • 5.4 EGCG抗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机制有助于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综述 EGCG心血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附录2:课题简介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835601012)《几种常见植物多酚协同抗血管内膜损伤后再狭窄的研究》
  • 附录3:研究报告 白藜芦醇对主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再狭窄及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附录4:研究摘要 EGCG与白藜芦醇协同抗血管内膜损伤新生内膜形成作用的研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拉伸压破试验的人体升主动脉内膜力学特性[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07)
    • [2].链脲菌素诱导型糖尿病猪主动脉内膜炎症因子的检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 [3].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6)
    • [4].低血压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02)
    • [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的急救护理[J]. 交通医学 2008(04)
    • [6].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3)
    • [7].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膜后ACE2-Ang1-7-Mas轴表达变化[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05)
    • [8].刺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8)
    • [9].小陷胸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主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06)
    • [10].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主动脉内膜水含量变化的研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02)
    • [1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治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7)
    • [12].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6例[J]. 医学新知杂志 2008(01)
    • [13].回顾性分析30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5年生存情况[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9(11)
    • [14].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早期术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26)
    • [15].1例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护理教训[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02)
    • [16].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形态结构及其表达miRNA-195水平变化[J]. 健康之路 2018(09)
    • [17].MK2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02)
    • [18].刺梨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6)
    • [19].Narc-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2)
    • [20].气候变化时老年人须防“动脉夹层”出故障[J]. 科普天地(资讯版) 2008(01)
    • [21].特拉唑嗪在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中的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09)
    • [22].木樨草素通过抑制血管内膜炎性反应改善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所致大鼠主动脉内膜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紊乱(英文)[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02)
    • [23].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5)
    • [24].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44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02)
    • [25].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在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26].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大鼠主动脉内膜MMP-9/TIMP-1的调节[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11)
    • [27].脑泰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3)
    • [28].主动脉夹层15例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01)
    • [29].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护理体会[J]. 西南军医 2012(01)
    • [30].阿托伐他汀抑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形成[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04)

    标签:;  ;  ;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后管腔狭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