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与评价论文-李伟南,林畅琪,廖海宁,潘敏仪,郜艳晖

期望与评价论文-李伟南,林畅琪,廖海宁,潘敏仪,郜艳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期望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CART回归树,随机效应,纵向数据

期望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南,林畅琪,廖海宁,潘敏仪,郜艳晖[1](2019)在《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的模拟研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random effect-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regression tree,RE-EM回归树)方法原理,比较RE-EM回归树与CART回归树在具有系统结构特征的纵向数据中的估计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生成不同参数设置的模拟数据,比较在不同随机效应及残差存在相关结构的纵向数据中两种树模型对特征空间的预测能力,并通过均方残差指标对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所构建的RE-EM回归树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预测性能均优于CART回归树。结论 RE-EM回归树具有较强的预测性能,能准确预测特征空间且数据拟合效果好,相对于CART回归树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9年05期)

王月美,陈凤英[2](2019)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所有手术室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2月2日至2018年2月2日),对患者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和分析,将研究和调查结果详细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0.00%高于护理前满意度80.00%,由此证明,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显着提升(P <0.05);根据研究显示,叁者之间其相关性为具备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内容中显示,手术室患者对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感知值、护理服务治疗具有相关性,通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能显着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李洪伟,李晓璐,陶敏[3](2019)在《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SBM-Tobit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从环境治理投资的财力、物力、人力叁个方面选取四项投入指标,两项非期望产出指标,且将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处理能力纳入期望产出指标,建立环境治理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SBM-Undesirable模型,选取2006—2015年我国30个(除西藏外)省市(自治区)10年环境相关指标数据为数据来源,对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测算评价,同时采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各项因素,结合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现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才源源,杜俏颖,何佳讯,王承璐[4](2019)在《他人指向型情绪对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期望度的中介与国家认同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他人指向型情绪与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针对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特征来源国的产品,消费者在他人指向的平和情绪下较自我指向的高兴情绪下产生更积极的评价;并且,这一匹配关系仅发生在认知参与度高的消费决策情境中。同时,本文通过引入期望度和国家认同变量,探明情绪对来源国产品评价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问题。本文深化了情绪与来源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对非优势来源国的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基于文化特征的国家品牌资产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珞珈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向小东,蔡其灵[5](2019)在《中国能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基于非期望指标的双前沿面网络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经济系统划分成能源利用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建立了基于非期望指标的双前沿面网络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2011-2016年期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除环境治理子系统外,能源利用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均处于负增长状态,仍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从叁大区域划分来看,能源利用子系统、环境治理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均只在东部地区出现增长。(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美强[6](2019)在《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要素的供应商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的供应商评价,非期望输出和模糊要素广泛共存。文章首先在已有的具有非期望输出DE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期望输出的超效率DEA模型,然后基于模糊数的比较规则,提出了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的供应商评价超效率DEA模型。由于该模型关注非期望要素导致的供应商无效率,能处理所有指标值,包括非期望要素指标值都是模糊数的情形,并有效地解决了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供应商的全排序问题,因此与已有相关模型相比,所提出模型更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最后给出了一个供应商评价实例。(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6期)

章樱樱[7](2019)在《以需求方期望和教学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与比较了评价、评估与认证。提出了高职教育按照五个需求方期望构建外部质量监控体系,和学校应该按照教学与支持系统的五个方面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4期)

狄乾斌,赵晓曼[8](2019)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中国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以我国沿海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生态效率是反应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的双向效应(bi-effect)的重要判断指标。论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我国东部沿海18个主要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18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中等水平,平均值处于0.861至0.981之间,阶段特征明显,呈现前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平稳发展的趋势;(2)各城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显着,分为下行风险型,快速成长型,稳定型和波动型四种发展类型,平均效率值最高为天津,最低为连云港;(3)分解效率均值中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4)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已经成为阻碍生态效率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需完善滨海旅游业生态效率,提出优化路径,以实现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钟涨宝,李飞,原春辉[9](2019)在《期望、获得支持对农村子女孝评价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农户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户农村老年人家庭的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以及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子女赡养行为的期望水平并不高,男性农村老年人和女性农村老年人的期望并没有显着差异,但老年人对儿子的赡养期望高于对女儿的期望;农村老年人实际获得的子女支持要高于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且女性老人获得的支持要高于男性老人,但来自儿子和女儿的支持并不存在显着差异;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程度评价并非简单根据自己的赡养期望或子女的支持,而是根据子女支持满足自己赡养期望的程度来进行综合评判;农村老年人对子女孝顺程度的评价较高,并没有出现所谓"孝道衰落"的迹象。因而为构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一方面子女要多考虑老年人的期待与要求,尽量使自己的支持与老年人的期待相一致,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调试自己对子女赡养的认知,保持灵活心态,提高适应子女现实条件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伟南[10](2019)在《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在医学系统结构数据中的应用及模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医学研究中,对于存在系统结构特征的实际资料,往往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效应估计,但是对于进一步探索患者亚组与治疗方式间复杂的(高阶)交互作用时则效率较低。而决策树模型作为数据挖掘方法中的一种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能,可以同时分析多个预测变量,并且可以自动检测预测变量之间潜在的关系,对于医学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系统结构数据,传统CART回归树模型估计效率低下,模型构建准确性较低,偏倚较大。因此提高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及预测性能是将其应用在医学系统结构数据的重要前提。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Random Effect-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Regression Tree,RE-EM)基于回归树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的思想,将随机效应从系统结构数据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回归树模型构建的准确性与预测性能。本研究旨在介绍并验证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的原理,并通过模拟实验与传统CART回归树模型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基于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诊疗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及模拟实验,进一步评价RE-EM回归树模型在不同数据结构下的拟合效果及预测性能,为更精准的医学疗效评价和回归树模型构建提供方法学支持和模型选择,为患者诊疗和干预提供方法学建议。方法:第一部分,设置随机效应及残差协方差结构,生成叁个终端节点的回归树模型模拟数据,分别拟合RE-EM回归树模型与CART回归树模型,进而评价两种回归树模型在准确性和偏倚方面的优劣,验证RE-EM回归树模型对拟合系统结构数据的适用性。第二部分,基于临床HIS数据中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信息,分别拟合一般线性模型、混合线性模型、CART回归树模型以及RE-EM回归树模型,进行抗病毒疗效评估。第叁部分,基于四种模型的慢乙肝抗病毒疗效分析结果,探索不同参数(样本量、时间点、残差相关性、底层模型)条件下,RE-EM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及预测性能。如设定研究对象样本量为50、100、200、500、1000,对应时间点10、20、50、100。预测性能评价分为两部分:(1)预测研究对象新观测,以研究对象前70%的观测作为训练集,分别拟合四种模型,剩余的30%作为测试集,进行模型预测性能评价;(2)预测新研究对象,以70%的研究对象作为训练集,分别拟合四种模型,剩余的30%作为测试集,进行模型预测性能评价。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在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和拟合偏倚上,RE-EM回归树模型的表现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在不同数据结构下,RE-EM回归树模型均能准确构建假定的回归树模型,而CART回归树模型对于系统结构数据的拟合效果则不理想,MSE值较大,无法准确构建假定的回归树模型。第二部分结果显示,在拟合适配度和偏倚上,混合线性模型的表现优于一般线性模型。在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的慢乙肝患者疗效分析中,时依性ALT水平对结局定量HBV DNA检测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考虑了随机效应及残差协方差结构的混合线性模型则无该关系。在回归树模型的分析中,RE-EM回归树模型的MSE值最小,为0.8048,低于一般线性模型、混合线性模型及CART回归树模型。第叁部分结果显示,在模型拟合效果评价中,当线性模拟数据不含随机效应时,线性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回归树模型,而对于非线性数据,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则明显优于线性模型,其中RE-EM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与CART回归树模型相近。当模拟数据为系统结构数据时,混合线性模型与RE-EM回归树模型的拟合效果相近,优于一般线性模型和CART回归树模型。综合各种情况,RE-EM回归树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在模型预测新观测的性能评价中,对于具有系统结构特征的线性模拟数据,线性模型预测新观测的性能明显优于回归树模型,其中RE-EM回归树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对于具有系统结构特征的非线性模拟数据,RE-EM回归树模型与混合线性模型预测新观测的性能最优,明显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一般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差。综合各种情况,RE-EM回归树模型预测新观测的性能较好,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在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评价中,当线性模拟数据不存在系统结构特征时,线性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优于回归树模型,当非线性模拟数据不存在系统结构特征时,回归树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优于线性模型,与前述情况一致。而对于系统结构数据,RE-EM回归树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始终最优。综合各种情况,RE-EM回归树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较好。结论:对于系统结构数据,RE-EM回归树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预测变量间潜在的联系,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体现了RE-EM回归模型在系统结构数据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从回归树模型的建模过程中可以看出,与线性模型相比,树模型是由根节点到终端节点的路径组成,类似于人的决策形式,其结果直观简洁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在本研究中,通过模拟实验和慢乙肝抗病毒疗效评估,验证了RE-EM回归树模型对于医学系统结构数据分析的有效性。RE-EM回归树模型对于系统结构数据的拟合效果及预测性能均优于CART回归树模型。对于线性系统结构数据,RE-EM回归树模型预测新对象的性能接近甚至优于混合线性模型。(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9-05-20)

期望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所有手术室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2月2日至2018年2月2日),对患者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和分析,将研究和调查结果详细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0.00%高于护理前满意度80.00%,由此证明,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显着提升(P <0.05);根据研究显示,叁者之间其相关性为具备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内容中显示,手术室患者对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感知值、护理服务治疗具有相关性,通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能显着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期望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南,林畅琪,廖海宁,潘敏仪,郜艳晖.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的模拟研究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9

[2].王月美,陈凤英.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李洪伟,李晓璐,陶敏.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SBM-Tobit模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才源源,杜俏颖,何佳讯,王承璐.他人指向型情绪对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期望度的中介与国家认同的调节作用[J].珞珈管理评论.2019

[5].向小东,蔡其灵.中国能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基于非期望指标的双前沿面网络DEA-Malmquist指数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王美强.模糊环境下具有非期望输出要素的供应商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9

[7].章樱樱.以需求方期望和教学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J].大众文艺.2019

[8].狄乾斌,赵晓曼.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中国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以我国沿海城市为例[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9].钟涨宝,李飞,原春辉.期望、获得支持对农村子女孝评价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红安县340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李伟南.随机效应-最大期望回归树模型在医学系统结构数据中的应用及模型评价[D].广东药科大学.2019

标签:;  ;  ;  ;  

期望与评价论文-李伟南,林畅琪,廖海宁,潘敏仪,郜艳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