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输注血小板已经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出血,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因此,保证足够的血小板贮存和供应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血小板尚无有效的替代品,只能从无偿献血者体内采集。目前临床常规应用的常温(20-24℃)振荡保存方式较有利于保持血小板的功能、体内存活时间及回收率。然而,这种保存方式易受细菌污染,保存期仅有5天,难以满足临床对血小板制剂的大量需求;冰冻保存血小板制剂常用低温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有毒副作用,且在冷冻和洗涤去除的过程中极易引起血小板的活化损伤,导致输注后在受者体内的回收率降低和寿命缩短。低温(4℃)保存血小板虽可延长保存时间,但低温易使血小板激活,导致血小板膜损伤,引起血小板输注后体内快速清除,使血小板输注效果降低。并且血浆中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如TGF-β、IL-1β和IL-8等,可引起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因此,提高血小板制剂的体外保存质量、延长保存时间成为输血医学研究的热点。与传统血浆保存的浓缩血小板(PCs)相比,血小板添加液(PAS)保存的PCs减少了血浆含量,从而降低过敏和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机率,也减少了细菌污染的危险,适合ABO血型不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血浆用于其他治疗。海藻糖作为一种常用的低温保存剂,广泛应用于低温生物学领域和各种细胞保存。本课题基于对常规血小板添加剂进行改良,并加入海藻糖,期望在较低温度(10℃)时起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又克服低温(4℃)时造成血小板损伤的缺陷,达到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和提高血小板保存质量的效果。目的从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方面探讨使用改良的血小板添加液替代70%自体血浆在低温(10℃)液态条件下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体外实验:采集6单位单采血小板,每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平均分为3组,A组(血浆常温组)加入100%血浆22℃保存;B组(添加液低温组)加入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 C组(冰冻组)加入100%血浆和海藻糖-85℃保存;另设血浆低温组加入100%血浆4℃保存,做为扫描电镜对照组;A、B组在第1、5、7、9天取样检测,C组在20 d后复苏取样检测。分别检测PLT计数、PDW、MPV、CD62p、HSR、PAgT、pH值、LDH以及GLU的变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9天取样扫描电镜观察,血浆低温组于保存后第3天取样观察,冰冻组在20天后复苏取样观察,同时使用新鲜血小板制样观察作为对照。体内实验: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将浓缩血小板分三组保存。血浆常温组为添加100%血浆22℃保存;添加液低温组为添加70%PAS-ⅢM/30%血浆10℃保存;冰冻组为添加100%血浆-85℃保存;制备豚鼠抗兔血小板血清并建立兔血小板缺乏症模型后以新鲜血小板为对照,常温血浆保存组在第3天,添加液低温保存组在第3、7、9天,冰冻保存组在第20天复苏后分别检测兔血小板缺乏症模型的血小板24h回收率和生存率。结果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延长,A组和B组CD62p表达增加,HSR和最大聚集率降低;A组的LDH释放、GLU消耗、CD62p表达、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B组而HSR低于B组(P<0.05)。A组pH在第5天起明显降低(P<0.05)。C组LDH释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但CD62p表达较少(P<0.05)。C组PDW显著升高(P<0.05),除与B组第5天结果相似外,均高于A、B组各时间点结果(P<0.05)。各组PLT计数相差不显著。扫描电镜观察4℃保存3天的血小板多发生破裂,立体感弱,血小板绝大部分已发生聚集融合,形成粘性变形血小板。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血小板在3天时可见血小板立体感强,细长伪足样突起增多,形成树突型血小板,粘性变形血小板少见,冰冻组血小板大部分形态改变,立体感减弱,血小板互相之间多发生聚集融合,形成粘性变形血小板。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血小板保存至9天,可见血小板有半数以上细胞发生融合,部分血小板破裂;添加液低温(10℃)组血小板可见明显丝状突起,部分形成粘性变形血小板。除保存9天的添加液低温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低于新鲜血小板存活率(P<0.05)外,血浆常温组、添加液低温组以及新鲜血小板的24h回收率和存活率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冰冻保存组血小板24h回收率和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改良的PAS-ⅢM能够替代血浆用于血小板制剂的保存,同时在低温(10℃)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体内快速清除,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保存效果好于血浆常温保存。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正文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替代血浆低温液态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实验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替代血浆低温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动物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血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体内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与投稿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1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S1)
    • [2].血小板保存添加液中葡萄糖对4℃冷藏血小板的影响[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09(02)
    • [3].血小板添加液延长血小板保存期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09(01)
    • [4].改良血小板添加液低温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3)
    • [5].血小板添加液的研究进展[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03)
    • [6].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的体外功能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9)
    • [7].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23)
    • [8].改良血小板添加液低温(10℃)保存血小板的动物实验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09(08)
    • [9].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制备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09)
    • [10].PASⅢM血小板保存添加液对保存期血小板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4)
    • [11].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09)
    • [12].添加液氮对芳纶1414合成的影响[J]. 过程工程学报 2011(03)
    • [13].过氧乙酸自动添加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现代仪器 2011(06)
    • [14].血小板添加液保存单采血小板的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01)
    • [15].PAS-ⅢM保存汇集血小板[J]. 中国输血杂志 2009(10)
    • [16].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01)
    • [17].补充说明[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03)
    • [18].本期导读[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09)
    • [19].有效利用不足量血液制备血液成分的可行性[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11)
    • [2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制备混合血小板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S1)
    • [21].M-sol血小板保存液对血小板体外保存期间质量的影响[J]. 中国输血杂志 2011(03)
    • [22].不足量血的应用潜能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S1)
    • [23].添加液促进电动法修复苯胺污染砂土的试验研究[J]. 北方环境 2010(06)
    • [24].防氟钙剂防治枣黑顶病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10)
    • [25].过水玻璃加工设备防锈问题的探讨[J]. 机电工程技术 2012(11)
    • [26].微磨料水射流对工件表面抛光作用的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0(21)
    • [27].添加液促进电动法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12)

    标签:;  ;  ;  ;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对血小板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