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中自然情感的培育

论环境保护中自然情感的培育

论文摘要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围猛烈改变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逆转。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恶化、生物物种不断灭绝,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凸显,一场人类“导演”的生态危机实事上已经在当前文明中全面铺开。没有那个时代像现在这么关注环境,但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却丝毫没有停止,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人类似乎在这场危机中越陷越深。在哲学界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学者们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论,并随之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大阵营。从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言论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依恋、敬畏、和责任感等等,笔者为行文方便在此把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对自然的这种特殊情感定义为“自然情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自然的一种复杂的爱,在含义上接近于生物学家E·O·威尔逊说的“亲生物和热爱生命的天性”。生态环境问题是有人口原因、经济原因、科学技术原因,但是所有的原因都与人的行为有关,行为又受观念的主导,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观念,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戈尔则毫不犹豫地断言:“环境危机就是精神危机。”而在自然情感的影响下自然不再是宇宙学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哲学或者美学等意义上的自然,那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美好(甚至是完美)存在,人类保护自然既出于为自身的考虑,更出于对自然本身的热爱。自然情感使人类在观念上“有情化”地看待自然,促使人们从根本上尊重生命、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不仅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当前人类精神上的危机。本文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试着在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时提出一个崭新的途径。文章分三个阶段介绍了自然情感在历史上的演变,列举了当前自然情感缺失的主要表现,指出了人类在其缺位情况下,用对待机器的方式对待自然,这样不仅导致、加剧了生态危机,而且会让这场生态危机进一步向人类心灵世界蔓延,导致另一场精神危机。文章对自然情感的培育分成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上需要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理性与情感”、“物质满足与精神追求”这三大关系,实践部分则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相关阐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自然情感的提出和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结构和主要内容
  •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和难点
  • 第一章 自然情感伴随着自然观在历史中的演变
  • 第一节 有机统一的自然观
  • 第二节 人与自然走向对立
  • 第三节 对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呼唤
  • 第二章 自然情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原因
  • 第一节 自然情感缺失主要表现与危害
  • 第二节 自然情感缺失的原因
  • 一、自然观的局限
  • 二、理性主义的压制
  • 三、对物质欲望的片面追求
  • 四、人与自然界直接体验的消失
  • 第三章 自然情感培育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一、对人的重新解读
  • 二、对自然的重新解读
  • 三、自然与人的“母子”关系
  • 第二节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 第三节 物质满足和精神追求的关系
  • 第四章 自然情感培育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
  • 第二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三节 倡导亲近自然的个人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探析[J]. 绿色科技 2018(10)
    • [2].非人类中心主义法律化的困境——以环境伦理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非人类中心主义”[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04)
    • [4].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两个“中心”的超越[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5].浅析——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J]. 科技风 2012(20)
    • [6].环境法伦理基础的审视与抉择[J]. 法大研究生 2019(02)
    • [7].汉弗莱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认识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10)
    • [8].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突与整合——论伦理学视阈中的新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构建[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06)
    • [9].马克思自然观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J]. 甘肃理论学刊 2009(04)
    • [10].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辩护[J]. 企业技术开发 2009(06)
    • [11].论生态伦理学根本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我见[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5)
    • [12].弱人类中心主义是更好的选择吗[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13].论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践意蕴[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8(02)
    • [14].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初探[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5].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主义谬误”及其消解[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6].对《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的批判[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7].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流派价值理念解读——以我国环境法价值理念提升视角[J]. 环境教育 2010(04)
    • [18].斯宾诺莎实体论对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的启示[J]. 学理论 2017(11)
    • [19].激进与保守的生态伦理[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3)
    • [20].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儒家生态哲学定位问题新探[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03)
    • [21].价值评断还是利益衡量——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人类中心主义[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5)
    • [22].内蒙古儿童文学走进高师课堂的必要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11)
    • [23].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构建鄱阳湖人湖和谐关系的启示[J]. 水利发展研究 2009(06)
    • [24].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唐代送别诗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27)
    • [25].非人类中心主义艺术家 皮埃尔·于热[J]. 艺术与设计 2018(11)
    • [26].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伦理[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7].试论以人为本视域下的环境伦理[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11)
    • [28].协同学维度下的“内在价值论”证明[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29].超越虚妄与浪漫:马克思生态伦理观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J]. 求实 2011(04)
    • [30].论非人类中心主义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才智 2011(13)

    标签:;  ;  ;  ;  

    论环境保护中自然情感的培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