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对于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至关重要。我国企业重人力资源管理、轻人力资源培育,造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在人力资源培育模式上与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创新模式是一项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对美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政府、教育机构、企业自身三个主体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的特点。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和香港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的成功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虽然作用形式有所区别,但政府在注重人力资源培育、重视教育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政府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培育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教育机构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注重能力培养;企业自身对员工实行完善的有计划的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育。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培育财政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环节薄弱以及企业重管理轻培育等。最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创新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民教育、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教企联动职前培育和企业自身为主体的职后培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对所研究问题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4.3 归纳法
  • 1.5 研究思路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构架
  • 第2章 人力资源培育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况
  • 2.1 人力资源培育的理论基础
  • 2.1.1 古典经济学理论
  • 2.1.2 教育经济学理论
  • 2.1.3 新经济增长理论
  • 2.2 人力资源培育的研究现况
  • 2.2.1 国外人力资源培育研究现况
  • 2.2.2 国内人力资源培育现况
  • 第3章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 3.1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1.1 美国政府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1.2 美国教育机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1.3 美国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2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2.1 日本政府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2.2 日本教育机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2.3 日本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3 香港特区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3.1 香港特区政府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3.2 香港教育机构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3.3 香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分析
  • 3.4 美国、日本、香港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的思考及借鉴
  • 第4章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4.1.1 我国城镇就业中企业就业人口及比重
  • 4.1.2 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 4.1.3 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 4.2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总量过剩
  • 4.2.2 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供求矛盾尖锐
  • 4.2.3 财力不足,人力资源培育资金缺口大
  • 4.2.4 职业教育环节薄弱,职业技术培育缺失
  • 4.2.5 我国企业重管理轻培育,人力资源培育观念薄弱
  • 第5章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的创新模式思考
  • 5.1 政府为主导的全民教育
  • 5.1.1 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 5.1.2 均衡发展和巩固义务教育
  • 5.1.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5.2 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教企联动职前人力资源培育
  • 5.2.1 教育机构企业联动的具体内涵
  • 5.2.2 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动培育的具体模式
  • 5.3 企业为主体的职后人力资源培育
  • 第6章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创新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 6.1 推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全民教育
  • 6.1.1 重视人力资源培育,增加教育投入
  • 6.1.2 发展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 6.1.3 发挥导向作用,推动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联动培育
  • 6.1.4 完善关于人力资源培育的法规和制度
  • 6.1.5 统一人才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 6.1.6 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 6.2 推行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教企联动职前人力资源培育
  • 6.3 推行企业为主体的职后人力资源培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蒙古品牌培育模式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6(05)
    • [2].内蒙古品牌培育模式对甘肃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6)
    • [3].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优化[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4].日本校企合作中人才培育模式研究综述[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5].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育模式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6].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发展的路径抉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2)
    • [7].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中因材施教的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1)
    • [8].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双元”培育模式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3)
    • [9].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实践——评《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探索》[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10)
    • [10].浅谈如何建立由消费数据驱动的品牌培育模式[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0)
    • [11].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4)
    • [12].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新型农民社员素质要求及培育模式探索[J]. 吉林农业 2017(17)
    • [13].上海新型农民带头人的培育途径和培育模式初探[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03)
    • [14].新时代中国高校创新发展与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06)
    • [15].论海东市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模式的选择[J]. 农业与技术 2018(13)
    • [16].两岸师资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17].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创新人才的差异化培育模式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1)
    • [18].杭州市萧山区苗木立体培育模式效益浅析[J]. 南方园艺 2016(05)
    • [19].基于阴阳理论探索高校“青马工程”长效培育模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21)
    • [20].基于“互联网+”的TPACK教师培育模式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8(27)
    • [21].创新成人家政培育模式促进我国成人教育均衡发展[J]. 科技视界 2017(30)
    • [22].我国社会组织培育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10)
    • [23].基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培育模式探讨——以非遗传统表演艺术传承为例[J]. 今日财富 2018(22)
    • [24].高校信息素养培育模式研究综述——基于Web of Science(2004—2017)数据挖掘[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0)
    • [25].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与实践育人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05)
    • [26].创新大学生国际素养的培育模式与机制[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9(06)
    • [27].知识创新导向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探析[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6(01)
    • [28].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高职人才培育模式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0)
    • [29].数据要素市场的机制设计与培育模式[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11)
    • [30].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能力培育模式透视[J]. 内江科技 2010(09)

    标签:;  ;  ;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育模式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