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

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近年出土楚简中的部分典籍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异文为研究对象,全面搜集了各种类型的异文,从文字、音韵、词义等角度进行辨析和探讨。文中把异文从形、音、义方面分为通假异文、古今字、异体字、同义词几大类进行详细的讨论。本文集中研究了简文与典籍中的通假异文,主要从音韵学角度分析通假异文之间的关系,以现有的古音学理论为通假现象的存在寻找根据。将所有的通假异文按照王力先生构拟的上古三十韵部进行编排,对每一组通假异文,指出各自上古音所属的声母、韵部,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王力先生的上古音理论体系)。同时,根据简文和典籍中的通假异文材料,对上古声母系统作了一些探讨,为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本文对简文中的“古文”作了详细的梳理,依据传世典籍,用文字学理论对古今异体现象作了一些分析。在判断古今字的时候,主要以传世典籍(包括《说文解字》等字书)和出土古文字资料为依据。本文整理了简帛典籍中存在的一部分同义词、近义词、同源词,依据传统的语言材料对这些同义词、近义词、同源词的内涵和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在讨论楚简和典籍异文时,紧密结合传世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前人注疏、字书等),尽量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例如将部分简帛典籍异文和郑注古今文作了对比,指出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且利用出土古文字资料对语言学上的某些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楚简与典籍异文研究概说
  • 一、研究对象
  • 二、选题意义
  • 三、出土简帛与典籍异文研究的成果
  • 四、研究方法
  • 五、引文、引书
  • 第一章 楚简典籍异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一节 简帛典籍异文与郑注古今文
  • 第二节 近年出土楚简和典籍中的通假异文与上古声母研究
  • 第二章 通假异文
  • 第三章 古今字
  • 第四章 异体字
  • 第五章 同义词
  • 第六章 同源词
  • 第七章 省变、混用等现象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博简《缁衣》南北交融的书风研究——兼论其为齐系文宇特点的抄本[J]. 荣宝斋 2019(12)
    • [2].垂涎欲滴——口水与羡欲[J]. 美文(上半月) 2017(08)
    • [3].上博简《诗论》的说《诗》方式[J]. 芒种 2017(12)
    • [4].《上博简八》通假字研究[J]. 唐山学院学报 2013(05)
    • [5].读上博简札记二则[J]. 古文字研究 2016(00)
    • [6].《上博简(九)》名词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7].上博简《采风曲目》考论[J]. 北方论丛 2017(04)
    • [8].出土楚简文献所见树木及其文化意义——以《上博简》和《清华简》为例[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1)
    • [9].上博简楚辞体作品与屈原骚体辞、宋玉散体赋的形成[J]. 中国诗歌研究 2018(02)
    • [10].从上博简《诗论》看《关雎》的主旨[J]. 中国文化研究 2008(01)
    • [11].郭店简与上博简《缁衣》篇用字比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2].上博简《民之父母》研究综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2(02)
    • [13].释上博简《天子建州》讲述“文”“武”的一段文字[J]. 古文字研究 2014(00)
    • [14].上博简《李颂》新读[J]. 中原文化研究 2015(03)
    • [15].上博简《恒先》新释新解[J]. 老子学刊 2017(02)
    • [16].上博简《兰赋》与《楚辞》所见“未沫(沬)”合证[J]. 职大学报 2013(02)
    • [17].上博简《李颂》与《楚辞·橘颂》比较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 2013(03)
    • [18].重论上博简《昭王毁室》的文本与思想[J]. 历史研究 2017(04)
    • [19].上博简《吴命》篇补说[J]. 古文字研究 2012(00)
    • [20].上博简《举治王天下》第十三简释读[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21].“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J]. 史学集刊 2013(04)
    • [22].上博六《用曰》“施文惠武”考释[J]. 江汉考古 2017(02)
    • [23].关于诠释与证据——再评重重迷雾上博简[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8)
    • [24].《上博简》对《汉语大词典》修订的价值[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25].上博简《恒先》的“或”考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6].上博简《鬼神之明》篇的归属与儒墨鬼神观[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7].上博简字迹研究札记二则[J]. 中国文字学报 2014(00)
    • [28].“言行相近,然后君子”——从上博简《弟子问》看孔子的言行观[J]. 文艺评论 2012(04)
    • [29].出土文献与古书反思——从上博简《中弓》之刑政思想说起[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30].从上博简《仲弓》篇看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先有司”为例[J]. 城市地理 2016(02)

    标签:;  ;  ;  ;  ;  ;  ;  

    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