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拴马桩作为北方民间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以其充满着西北草原文化风格的人物造型样式和具有中国传统雕塑构件的组成形式,显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拴马桩的出现与发展代表了特定历史文化、政治环境下的北方地区建筑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对拴马桩形式语言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理解当时特定年代中的文化融合发展状况,也有助于解释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由来。从拴马桩的造型语言来研究社会、民族、宗教、民俗等人文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民间艺术的影响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拴马桩与众不同的造型语言很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对其历史本质上的挖掘则少之又少,笔者认为,拴马桩作为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对它的研究不能单单浮于表面,而是要从造型入手,挖掘出更多的背景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做出客观的表述,而非仅仅局限于对其艺术表象上的个人审美情感因素较重的主观评述。本文以大量的实物图片为基础,并整理、参考了其它学者之前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在本着还原历史环境、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查阅了大量拴马桩所在的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力求以此作为本人提出的某些特殊观点的合理佐证。本文首先对拴马桩的分布范围、造型特点进行了概述,以其分布地区基本上都是与内蒙古相邻的省份,加之桩首人物的样貌、服饰等特征表明拴马桩人物形象的刻画受西北草原文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大;而拴马桩的结构造型具有程式化与随意性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出百姓人家纯朴粗犷的审美情趣。其次逐一分析了各类型拴马桩的造型语言,其中人物与动物组合桩中的人物为重点分析对象,主要从其衣冠相貌上着手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基本上将其划分为西域胡人形象、蒙古人形象以及汉人形象,通过这一环节的分析基本上完整地描述了拴马桩的造型语言特点,这对下一部分展开对拴马桩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成因的论述做出了铺垫。首先,通过造型语言及分布情况上的表露,拴马桩的存在状况基本是围绕着内蒙古向周围地区发散的,在地缘上以蒙古文化为中心与周边地区文化相互作用影响,这是与当时元代的社会状况相吻合的,元代统治者推行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客观上造就了拴马桩的拥有者和制造者,也即是相对富有的军、站户成为了拴马桩的主人,而时而外迁的乡下工匠则成为拴马桩在北方诸省分布流传的客观技术因素。其次,通过与其它雕塑形式造型语言和功能上的比较,反映出拴马桩在民间求吉思想影响下的极为丰富的各类型文化内涵。随后,重点分析了各类桩首形象产生的历史成因,从中显现出佛教文化、堪舆观念、民间俗信等因素对桩首动物、植物桩形成的影响。而人物形象地转变则主要来自于社会政治格局变更的影响。最后,以人物桩为典型,阐述拴马桩人物桩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艺术思想主线,总结出拴马桩人物由胡人向汉人的转变,一方面是时代政局的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后世工匠对古老桩首胡人样式的创造与革新,而胡人桩依然出现在明清两代,这也说明其意义内涵的模糊与缺失,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后世某些匠人的盲目仿效。本文从最表层的造型语言到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再由精神内涵发散到社会的宗教、文化、民俗状况,最后,涉及到人们的审美心理领域,力求详实地剖析拴马桩的内部信息,找到文化影响艺术的普遍规律,希望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有所裨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
  • 1.2.1 对拴马桩造型语言的研究
  • 1.2.2 对拴马桩历史成因的研究
  • 1.3 本文的努力目标
  •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拴马桩概述
  • 2.1 分布范围
  • 2.2 造型特点
  • 第3章 各类型拴马桩造型语言分析
  • 3.1 植物类
  • 3.2 动物类
  • 3.2.1 狮子型
  • 3.2.2 猴子型
  • 3.2.3 鸟型
  • 3.3 人物与动物组合类
  • 3.3.1 人物形象分析
  • 3.3.2 人物与动物组合形式分析
  • 3.3.3 人物与附属品分析
  • 3.3.4 个体人物类
  • 3.3.5 台座造型
  • 第4章 拴马桩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成因
  • 4.1 拴马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 4.2 造型样式的由来
  • 4.2.1 造型语言上的相似
  • 4.2.2 功能上的相似
  • 4.3 各桩首形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成因
  • 4.3.1 植物类
  • 4.3.2 动物类
  • 4.3.3 人物类
  • 第5章 拴马桩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艺术思想主线
  • 5.1 人物桩形象的演变
  • 5.2 拴马桩发展中的艺术思想主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南京栖霞寺佛像造型语言的逻辑建构[J]. 美术观察 2019(11)
    • [2].佛像造型语言的延伸[J]. 天工 2019(11)
    • [3].重彩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平面造型[J]. 艺术品鉴 2020(09)
    • [4].幼儿泥工写生的探索与思考[J]. 早期教育(美术版) 2017(02)
    • [5].浅析绘画艺术中的造型语言[J]. 明日风尚 2017(07)
    • [6].秦东地区的拴马桩艺术[J]. 牡丹 2017(12)
    • [7].油画教学中立体空间创造的训练方式[J]. 明日风尚 2017(14)
    • [8].霍去病墓石刻造型语言研究综述[J]. 艺术品鉴 2017(10)
    • [9].《写真秘诀》与中国传统人物雕塑造型语言[J]. 美术大观 2014(07)
    • [10].莫高窟唐代壁画造型语言的创作启示——以《一树一菩提》作品为例[J]. 大观 2020(05)
    • [11].浅议美术造型语言的建立对教师技能的作用和影响[J]. 明日风尚 2019(14)
    • [12].舞台化装中的造型语言[J]. 大舞台 2011(01)
    • [13].“现代造型语言”课程探秘[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10)
    • [14].浅谈卡通雕塑简洁而夸张的造型语言[J]. 艺术教育 2010(01)
    • [15].毛皮材料再造艺术中造型语言的映衬[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08(04)
    • [16].模糊摄影实战技巧[J]. 照相机 2008(10)
    • [17].抽象造型语言在当代插画中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34)
    • [18].解析造型语言中线条的表现力[J]. 大舞台 2013(09)
    • [19].基于传统文化的雕塑造型语言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9)
    • [20].空间造型语言的重叠与并置[J]. 考试周刊 2012(34)
    • [21].工笔画中色彩的造型语言可行性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 [22].《影》的造型语言与文化表征[J]. 电影文学 2018(23)
    • [23].剪纸的造型语言研究[J]. 科技展望 2014(13)
    • [24].基于情感化造型语言的产品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9(16)
    • [25].工业设计中产品的造型语言[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8)
    • [26].皮影造型语言中色彩的情感及艺术价值浅析[J]. 大众文艺 2013(06)
    • [27].形象造型语言的格式塔美学特征分析[J]. 文艺争鸣 2010(20)
    • [28].中西绘画造型语言比较[J]. 文艺争鸣 2010(14)
    • [29].戏剧人生——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影像造型语言分析[J]. 戏剧之家 2015(04)
    • [30].公共艺术造型语言在贵阳南明河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 2014(01)

    标签:;  ;  ;  ;  

    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