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杨仕君(四川省南部县河东镇小学四川南部6373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明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春风,吹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营造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例如,在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这一节课,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运用投影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巾,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扩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幼小心灵进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三、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学习《落花生》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听了学生的提问,我就顺势地引导他们解疑:你们读书很认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能提出问题,真是技高一筹。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兴致来了,纷纷举手回答:花生种在后园的,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可以一边吃花生,一边看花生,品味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课后,我布置让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便开始汇报。有的同学汇报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汇报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同学汇报了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这样做,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五、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教《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方法主动去查找有关桥的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课程改革融人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会数倍的提高。

标签:;  ;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