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发芽特性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发芽特性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航天诱变育种是一种高速,高效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当今育种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五个烤烟品种(湘烟1号、T61、YZ-206、TH-5和YZ160)航天诱变材料的苗期进行了发芽试验的研究,对苗期和大田期进行了SOD、POD和CAT酶活性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变异株的发芽率,发芽势变化规律和各品种变异株在苗期和大田生长期SOD、P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有:1.经航天诱变后的材料,在发芽率和发芽势上低于其对照品种,其原因可能是高空的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及其他不明因素的特殊环境对种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理损伤。不同品种之间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品种之间本身的差异和不同品种对环境改变的反应敏感性和生存极限值不同造成的。2.在苗期,变异株的SOD、POD和CAT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某些变异株的SOD、POD和CAT活性极显著性高于对照。这一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烤烟苗期的活力和抗逆能力。3.大田生育期,变异株都表现出相当高的SOD、POD和CAT活性。绝大部分情况下,其SOD、POD和CAT活性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烤烟生育期的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到旺长期达顶峰,之后逐渐下降。变异株在移栽后60天和75天,表现出很高的SOD和CAT活性;有少数变异株在移栽后45天就表现出相当高的POD活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植物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特点
  • 2.1.1 突变的广谱性
  • 2.1.2 诱变频率高
  • 2.1.3 植株损伤低
  • 2.2 影响空间诱变的因素
  • 2.2.1 辐射损伤机理
  • 2.2.2 微重力
  • 2.2.3 转座子理论
  • 2.2.4 植物材料
  • 2.2.5 其它因素的复合效应
  • 2.3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 2.3.1 粮食作物
  • 2.3.2 蔬菜作物
  • 2.3.3 花卉
  • 2.3.4 抗生菌种
  • 2.4 航天诱变对植物的的效应
  • 2.4.1 航天诱变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 2.4.2 航天诱变对作物细胞及遗传物质的影响
  • 2.4.2.1 航天诱变对作物细胞的影响
  • 2.4.2.2 航天诱变导致染色体变异
  • 2.4.2.3 航天诱变引起遗传物质变异
  • 2.4.3 航天诱变对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4.3.1 航天诱变引起作物光合特性的变化
  • 2.4.3.2 航天诱变对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 2.4.3.3 航天诱变影响植物细胞中钙水平及分布
  • 2.4.3.4 航天诱变影响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代谢
  • 2.4.3.5 航天诱变影响植物细胞中酶等蛋白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
  • 第二章 航天诱变变异株的选择
  • 1 主要农艺性状记载标准
  • 1.1 株形
  • 1.2 叶色
  • 1.3 叶形
  • 1.4 株高
  • 1.5 叶面
  • 2 变异株基本农艺性状
  • 2.1 湘烟1号
  • 2.2 TH-5
  • 2.3 YZ206
  • 2.4 YZ160
  • 2.5 T61
  • 第三章 航天诱变对烤烟苗期的影响
  • 1 发芽率和发芽势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不同品种诱变材料发芽率分析
  • 1.2.2 不同品种诱变材料发芽势分析
  • 1.2.3 小结与讨论
  • 2 苗期酶活性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SOD活性测定方法
  • 2.2.2 CAT活性测定方法
  • 2.2.3 POD活性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湘烟1号
  • 2.3.2 T61
  • 2.3.3 YZ206
  • 2.3.4 YZ160
  • 2.3.5 TH-5
  • 2.3.6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航天诱变对烤烟大田期酶活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田期SOD活性
  • 2.1.1 湘烟1号
  • 2.1.2 T61
  • 2.1.3 YZ206
  • 2.1.4 YZ160
  • 2.1.5 TH-5
  • 2.1.6 小结与讨论
  • 2.2 大田期CAT活性
  • 2.2.1 湘烟1号
  • 2.2.2 T61
  • 2.2.3 YZ206
  • 2.2.4 YZ160
  • 2.2.5 TH-5
  • 2.2.6 小结与讨论
  • 2.3 大田期POD活性
  • 2.3.1 湘烟1号
  • 2.3.2 T61
  • 2.3.3 YZ206
  • 2.3.4 YZ160
  • 2.3.5 TH-5
  • 2.3.6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 主要研究成果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术语与略语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分析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11)
    • [2].布氏菌104M变异株毒力及保护力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04)
    • [3].蛋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J]. 中国家禽 2020(05)
    • [4].诺如病毒GⅡ.4亚型新变异株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2)
    • [5].PRRSV经典株与变异株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福建畜牧兽医 2013(06)
    • [6].多重RT-PCR区分PRRSV变异株和经典株方法的建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02)
    • [7].我国猪伪狂犬病变异株研究概况[J]. 中国猪业 2016(08)
    • [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株与变异株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8)
    • [9].离子束辐射致番茄变异株花粉活力的研究[J]. 中国果菜 2010(02)
    • [10].鸡腺病毒血清4型变异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兽医科学 2019(08)
    • [11].PRRSV变异株与普通株二重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9)
    • [12].南宁市婴幼儿散发性腹泻中诺如病毒基因Ⅱ组4型变异株的流行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02)
    • [13].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川变异株致病性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11)
    • [14].‘异株’荨麻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7)
    • [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J]. 家禽科学 2020(07)
    • [16].长圆形纽荷尔脐橙变异株植物学特性描述及RAPD分析鉴定[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05)
    • [17].湖南首届规模猪场变异株腹泻成果研讨会在长沙举行[J]. 湖南畜牧兽医 2018(04)
    • [18].带枣疯病组培苗持续培养中疑似抗病变异株的筛选与鉴定[J]. 南方农机 2020(02)
    • [19].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6(11)
    • [20].一株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构建[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5(04)
    • [21].沙棘属植物单性异株雌雄鉴定及方法的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2].响应曲面法优化兽疫链球菌变异株透明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6)
    • [23].南宁市朝阳溪污水中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基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6(01)
    • [24].PRRSV变异株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特性的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06)
    • [25].动检快讯[J]. 中国动物检疫 2008(01)
    • [26].PRRSV经典株和变异株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7].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与经典株混合感染的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09(03)
    • [28].脊髄灰质炎疫苗Ⅲ型高变异株1例病例的应急处理与思考[J]. 职业与健康 2012(01)
    • [29].PRRSV普通株与变异株鉴别诊断RT-PCR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3)
    • [30].一例来京就诊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疾病监测 2012(03)

    标签:;  ;  ;  ;  

    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发芽特性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