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Rg3鼻腔给药微球制剂的研究

人参皂苷Rg3鼻腔给药微球制剂的研究

论文摘要

人参皂苷Rg3是存在于天然药物人参中的一种四环三萜皂苷,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提高免疫、促进记忆、抗血管增生等。而人参皂苷Rg3的抗疲劳作用也随着抗疲劳新药参百益胶囊临床应用的增加进一步得到肯定。但是人参皂苷Rg3口服后血浆浓度很低,3.2mg/kg口服后的Cmax值仅为(16.0±6.0)ng/ml,tmax值为(0.66±0.10)h。一般认为,口服后血药浓度很低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的药量少;二是口服后进入胃肠道内的药物被其中的酶或肠道细菌所代谢;三是药物虽可被胃肠黏膜吸收,但药物被肠壁或肝脏的酶所代谢,即首过效应。鼻腔作为药物吸收部位是因为鼻黏膜上有大量的细微绒毛,可大大增加上皮细胞的药物吸收面积,上皮细胞下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流经鼻腔的静脉血不经过肝脏可直接进入体循环。鼻腔中pH为6.5~7.1,对药物吸收影响很小。分子量较大的药物也可通过鼻黏膜吸收。因此,鼻黏膜给药特别适合在胃肠道不稳定、在胃肠道内不易被吸收或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但鼻腔中纤毛的正常生理摆动能将滴入的药物很快清除,影响药物吸收。若将药物制成亲水性凝胶微球制剂,能延长药物在鼻腔中滞留时间,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本文首先研究人参皂苷Rg3原料药经鼻给药后的抗疲劳作用并探讨其抗疲劳作用机制。旨在为Rg3抗疲劳鼻腔给药制剂提供动物实验依据及确定有效剂量。以低、中、高(0.05、0.1、0.5mg/kg)三个剂量的人参皂苷Rg3经鼻给予小鼠两周,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测定一系列与疲劳相关的生化指标如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肝总SOD活力、肝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p<0.01)且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三个剂量组对小鼠运动时产生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1);低、中剂量组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值有显著降低(p<0.05);但是对于肌糖原、肝总SOD含量、肝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由此可以推断鼻腔给予人参皂苷Rg3后具有抗疲劳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乳酸浓度及提高肝糖原贮量有关。其次对Rg3进行了处方前性质研究,为之后的制剂制备奠定基础。并且应用大鼠在体鼻腔滞留法,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相同体积及不同体积相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3,考察Rg3的鼻腔吸收性质.然后选用三种不同吸收促进剂:壳聚糖、β-环糊精和冰片考察促进剂对药物鼻黏膜吸收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在体蟾蜍纤毛毒性的实验对吸收促进剂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促吸收效果好而毒性小的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并由此作为微球制剂载体材料选择的依据。第三对Rg3鼻用壳聚糖微球制剂的处方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乳化交联、复乳化交联两种方法制备微球的比较,发现复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从微球形态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方面均好于乳化交联法,所以选择复乳化交联法作为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影响因素考察中,以单因素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油相的选择: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浓度:交联剂种类、用量;乳化剂种类、用量及乳化速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考察了具有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投药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及初乳与油相体积比。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指标,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处方:投药比:0.45;有机相与水相比:0.5;初乳与油相比:0.15。按此处方制备的微球形态良好,大小较均匀。平均粒径为(44.99±12.59)μm,载药量为(10.25±0.08)%,包封率为(30.61±1.46)%。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基本一致。同时对制备的Rg3壳聚糖微球粉雾剂进行了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建立了Rg3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释药机理,以pH为6.5的含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在37℃,100 rpm条件下用溶出仪浆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符合要求。之后对Rg3壳聚糖微球粉雾剂的安全性及微球的黏膜黏附力进行了考察,将粉雾剂鼻腔给予大鼠,对大鼠进行刺激性试验,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周后,未发现对鼻腔局部产生明显红肿等现象。剥离大鼠鼻中隔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形态,进一步判断制剂对大鼠鼻纤毛的毒性。同时应用在体蟾蜍上腭模型考察了Rg3壳聚糖微球粉雾剂对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通过测定纤毛摆动持续时间评价微球制剂的鼻纤毛毒性,并且测定纤毛输送速率评价微球的黏膜黏附力。最后评价了Rg3壳聚糖微球鼻腔粉雾剂对小鼠的抗疲劳药效作用。实验动物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Rg3壳聚糖微球粉雾剂组,经鼻给予小鼠两周,每天给药一次。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测定一系列与疲劳相关的生化指标如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肝总SOD活力、肝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g3壳聚糖粉雾剂组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能显著降低运动后小鼠的SUN水平及抑制小鼠运动后乳酸的堆积,对肝SOD含量有升高趋势,且对肝总MDA含量也有降低趋势;能提高肝、肌糖原含量,促进糖原储备,加速机体代谢产物清除。由此可以推断鼻腔给予人参皂苷Rg3壳聚糖粉雾剂后具有抗疲劳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参皂苷Rg3经鼻给药的抗疲劳药效实验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动物
  • 1.3 药品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 数据处理
  • 2.3 抗疲劳药效试验
  • 3 讨论
  • 3.1 对能量物质代谢的影响
  • 3.2 对自由基的影响
  • 3.3 对血清LDH的影响
  • 3.4 对全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人参皂苷Rg3处方前研究
  • 第一节 人参皂苷Rg3处方前理化性质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 人参皂苷Rg3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测定
  • 2.3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人参皂苷Rg3鼻腔吸收性质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大鼠在体滞留法考察Rg3的透黏膜吸收性质
  • 2.2 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蟾蜍上腭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人参皂苷Rg3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一节 Rg3-M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和仪器
  • 1.1 药品和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和结果
  • 2.1 Rg3-MC微球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考察
  • 2.2 微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人参皂苷Rg3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制备方法的考察
  • 2.2 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 2.3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Rg3-MC制备工艺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人参皂苷Rg3微球体外释放度考察及安全性评价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的建立
  • 2.2 微球纤毛输送速率的测定
  • 2.3 微球安全性考察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人参皂苷Rg3壳聚糖微球粉雾剂的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动物
  • 1.3 药品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 数据处理
  • 2.3 抗疲劳药效实验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十味香鹿胶囊中5种人参皂苷[J]. 中成药 2020(03)
    • [2].人参皂苷单体提取技术生产化的研究与展望[J]. 化工时刊 2020(02)
    • [3].人参皂苷乳剂的急性毒力研究[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06)
    • [4].温度调控对人参皂苷积累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草药 2020(19)
    • [5].黑参加工过程中3种稀有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2)
    • [6].人参皂苷抗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8(06)
    • [7].人参水煎煮的科学性探索——水煎煮引发人参皂苷化学结构的转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08)
    • [8].人参皂苷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05)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复乳中人参皂苷含量[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03)
    • [10].人参皂苷干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 2018(03)
    • [11].人参皂苷粉、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作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2].不同蒸制时间对红参中人参皂苷及农药残留的影响[J]. 人参研究 2016(04)
    • [13].稀有人参皂苷的酶转化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4)
    • [14].超微粉碎对西洋参中人参皂苷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5)
    • [15].人参皂苷K对顺铂所致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01)
    • [16].人参皂苷对常见肝脏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 辽宁医学杂志 2015(02)
    • [17].人参稀有皂苷Rg3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界 2017(04)
    • [18].人参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研究[J]. 食品界 2017(06)
    • [19].胰腺癌术后何时开始放化疗[J]. 现代养生 2017(11)
    • [20].药典法和新方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比较[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11)
    • [21].三醇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1)
    • [22].人参皂苷抑菌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12)
    • [23].红参中5种人参皂苷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1)
    • [24].人参皂苷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4)
    • [25].人参花蕾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2)
    • [26].组学技术在人参皂苷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工业 2019(10)
    • [27].人参皂苷Rb_1对氧-糖剥夺诱导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成药 2019(10)
    • [28].不同组分的稀有人参皂苷对牙髓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10)
    • [29].人参皂苷Rg3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23)
    • [30].人参皂苷Rg1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4)

    标签:;  ;  ;  ;  ;  

    人参皂苷Rg3鼻腔给药微球制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