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外声乐作品演唱的理解和体会 ——以毕业音乐会部分曲目为例

对中外声乐作品演唱的理解和体会 ——以毕业音乐会部分曲目为例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传入中国至少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而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老一辈歌唱家们一方面认真地吸收了欧洲传统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也继承、发扬着我国传统的、民族的音乐文化,因而就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歌唱家,虽然这其中也有些不够成功的例子。引起这种两面性的反差状况,可以说,是有很多内外因素的原因。我本人,声乐学习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例如吐字不清、声音摇晃、声音没有穿透力……一连串的问题。然而,通过我这儿年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感觉自己解决了很多上述中的声音问题,因此,就以我这次毕业音乐会较有特色的中外作品,来谈谈我在演唱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谈及的作品,一首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佳作《命运之力》中“安宁,安宁”莱奥诺娜的咏叹调,另一首是我家乡四川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我将分别从对作品的认知和演唱技巧这两方面着手,来进行谈论。其中“安宁,安宁”这一首作品,在演唱技巧方面,我主要是从呼吸与共鸣、发声与吐字行腔、情感表现手段等三方面来论述;而《槐花儿时开》这一作品,我主要是从四川方言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民族凤格与色彩的把握等两方面来探讨其演唱技巧。通过这次毕业音乐会,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吸取西洋较为整体的共鸣技巧;同时,也要吸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语言的韵味、美感等,以达到字、声相谐,继而达到歌唱家应具备的松、通、表情自如、声情并茂的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关于威尔第歌剧《命运的力量》--------莱奥诺娜咏叹调"安宁,安宁"的分析
  • 第一节 对作品的认知(分析歌词分析结构)
  • 第二节 演出技巧的运用(对作品的艺术处理)
  • 1、呼吸与共鸣的作用
  • 2、发声与吐字行腔
  • 3、情感表现的手段
  • 第二章 关于中国作品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作品简介)
  • 第一节 对作品的认知
  • 第二节 演唱技巧的应用
  • 1、四川方言与美声技巧的结合
  • 2、民歌风格与色彩的把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对中外声乐作品演唱的理解和体会 ——以毕业音乐会部分曲目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