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利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利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论文摘要

广利油田是一个构造相对简单、含油层系单一、储层非均质强、地下水矿化度高的简单断块油藏,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加之地层水矿化度高,管柱长期腐蚀严重,注采井网因井况损坏严重导致完善程度低,油田自然递减高居不下,采油速度低,稳产难度大。本论文针对广利油田的地质及开发特点,主要开展了三维水驱油流线模型模拟剩余油研究,评价了广利油田层内及平面剩余油分布状况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对油田主要断块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评价预测;根据油田含水阶段和产能高低确定目前合理的地层压力水平,根据计算得到的水侵量,应用物质平衡原理,在参数拟合计算的基础上,计算预测不同注采比下的压力恢复速度,从而得到广利油田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所需要的注采比;针对广利油田矿化度高造成的油水井管柱以及注水系统腐蚀严重的问题,结合矿场实际提出预氧化水质改造技术研究,并对新井采用漂珠水泥浆固井、加大套管壁厚、采用套管阳极保护环等相关防腐治理措施。通过本次研究,形成了一套高含水期从油藏、工艺、注采、地面配套紧密结合的系统化研究工程,将其应用于广利油田的综合治理中,油田注采井网得到完善,地层能量得到恢复,自然递减及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得到提高,对于指导广利油田以及同类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 第二章 油藏地质概况及开发特征
  • 2.1 油藏地质特征
  • 2.1.1 基本概况
  • 2.1.2 构造特征
  • 2.1.3 储层特征
  • 2.1.4 流体性质
  • 2.1.5 温度压力系统
  • 2.2 油藏开发历程
  • 第三章 广利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 3.1 剩余油分布预测
  • 3.1.1 基本原理
  • 3.1.2 剩余油分布预测
  • 3.2 剩余油分布特征
  • 3.2.1 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
  • 3.2.2 剩余油层内分布特征
  • 3.3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 3.3.1 地质因素
  • 3.3.2 注水开发动态因素
  • 3.4 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四章 广利油田合理压力保持水平研究
  • 4.1 合理地层压力水平研究
  • 4.1.1 合理地层压力水平研究的意义
  • 4.1.2 最小流压法
  • 4.1.3 注采系统平衡法
  • 4.1.4 确定考虑经济因素的合理地层压力
  • 4.1.5 地层原油损失系数法
  • 4.1.6 物质平衡法
  • 4.2 天然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
  • 4.2.1 天然水侵量主要计算方法
  • 4.2.2 水侵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建立
  • 4.2.3 水侵量的计算公式
  • 4.3 物质平衡法计算注采比
  • 4.3.1 物质平衡法的原理
  • 4.3.2 物质平衡方法预测未饱和油藏注采比
  • 第五章 广利油田相关工艺配套措施研究
  • 5.1 腐蚀原因分析
  • 5.1.1 水质分析
  • 5.1.2 油管污垢物分析
  • 5.2 防腐措施治理对策研究
  • 5.2.1 防腐工艺实施情况
  • 5.2.2 地面工程方案实施情况
  • 第六章 调整方案优化及治理效果
  • 6.1 调整方案优化
  • 6.1.1 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
  • 6.1.2 地面工程方案优化设计
  • 6.2 治理效果
  • 认识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J]. 特种油气藏 2016(06)
    • [2].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策略[J]. 化工管理 2017(24)
    • [3].基于大庆油田某区块探讨不同微相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4)
    • [4].剩余油的研究方法与分布模式[J]. 石油知识 2017(02)
    • [5].埕东东区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内江科技 2014(11)
    • [6].老油田宏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浅析[J]. 内江科技 2015(06)
    • [7].储层内部构型约束下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8(08)
    • [8].注水停止对剩余油分布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2)
    • [9].浅谈储层地质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8)
    • [10].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1)
    • [11].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J]. 天津科技 2009(05)
    • [12].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探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0)
    • [13].辫状河储集层渗流屏障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为例[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09)
    • [14].“开发地震与剩余油分布”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3)
    • [15].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J]. 化工管理 2016(35)
    • [16].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J]. 科学通报 2017(22)
    • [17].基于沉积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定量研究——以下二门油田下层系为例[J]. 海洋石油 2014(01)
    • [18].大庆外围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与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9)
    • [19].五星庄油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20)
    • [20].江苏油田庄2断块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J]. 内江科技 2013(05)
    • [21].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2].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27)
    • [23].文明寨油田沉积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4].后续水驱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挖潜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5)
    • [25].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J]. 内江科技 2012(02)
    • [26].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概述[J]. 石化技术 2018(07)
    • [27].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规律分析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2)
    • [28].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预测单层剩余油分布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5)
    • [29].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内断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作用[J]. 矿物岩石 2011(03)
    • [30].井-地电位成像测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评价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20)

    标签:;  ;  ;  ;  ;  

    广利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