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科研进入迅速发展期。近年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转变教师角色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恰当的课题,并根据所选课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是如期获得研究成果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经验总结法、空白填补法、百家争鸣法进行说明,以及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如何在实习、见习中确立研究课题。

关键词: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课题名称是一篇论文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论十年磨一剑”“你让我骑虎难下,我为你拍案叫绝”这些文章都是典型的宽泛而空洞,选题不明确,没有直截了当的说明这篇文章的目的,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导致读者没有读下去的想法。课题不仅是一个名称,它还体现研究的范围、对象和内容,并展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实践表明,课题选择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如期获得研究成果;反之,课题选择得不好,往往使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那么,我们要如何确立研究的课题呢?我以下面三种方法来简要分析:

经验总结法,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研究者要将在实践中积累到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课题。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研究者有话说,有发言权,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够,缺乏经验等因素,研究者往往不能形成科学研究的语言,只是泛泛而谈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积累教育经验,抓住教育现象的热点话题,还要提升科学素养,锻炼思维的逻辑结构,将经验概括总结,升华到理论高度,最后服务于教学。

空白填补法,“空白”即目前教育科研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空白填补法就要求研究者要独具慧眼,能够看到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创新。但是要做到科研创新是很难的,必须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上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对该研究课题的独到见解,遵循有价值、科学性、可行性的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原则与要求,对该课题做更高层次的深入研究。

百家争鸣法,说明争论的一定是一个热点话题,不然也不会有如此高的话题度。这就要求研究者要抓住对方对该论点的偏见处,根据科学原理依照客观事实,进行批判反驳,形成课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在争论中,在学术自由的氛围下,教育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比如说:“语文阅读教学的争辩”研究者对这一话题的思考、辩驳,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优质发展。

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实习、见习就是确立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第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一线的教师,掌握着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学生无小事,教学无小事”,从这一观点出发,每天都有鲜活的大量的教育现象出现,只要善做“有心人”,发现有价值、可研究的课题并不难。第二,要从具体材料中提炼课题,这就要求师范生要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丰富学识,提升科学素养,增长实践经验,促进自身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才能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第三,选题大小要适宜。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不宜选择太过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究,而是要以小见大,聚焦一个问题点,把它弄懂、阐明,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深度与广度。第四,选题要基于工作实际,教育科研成果要服务于教学实践。从工作中确定符合实际的选题,再在工作中检验和发展教学原理,从而提炼出更加具有创造性的课题,也就是“从工作中来,到实践中去”。切不可盲目的高谈阔论,教育科研不是高高在上的一枝独秀,研究成果终究是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第五,选题要有明确的论点,题目要直接、准确、具体地将论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出来,切忌空话、套话、大话、官话;之后再有选择地添加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的主要要素,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课题。

当然,教育科研选题都不限定于一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选择课题的方法,还要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有价值、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可行性;选题的要求:因地(校)制宜、从“小”做起、注意时效、避免片面。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根据相应的原则和要求,并且真正付诸于实践,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教育科研。

参考文献

[1]谢延炜.教育科研选题十法.[J].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P28-30页.

标签:;  ;  ;  

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