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肉种鸡葡萄球菌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

实验性肉种鸡葡萄球菌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

论文摘要

5周龄健康艾维茵肉鸡120羽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0羽,人工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并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测定血清中IL-1β,IL-2,TNF-α,抗体水平及血液中外周血细菌分离,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临床症状、关节部位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从药敏试验结果和本试验选药的原则,选择左旋氧氟沙星为治疗药物。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中,感染组及感染治疗组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感染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血清中IL-1β的含量给药后的第1、7、14、21、28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第7、14、21、28、35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TNF-α的含量第5、7、14、28d差异显著(p<0.05)。药物对照组无明显规律性。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感染组、感染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异嗜性粒细胞总数分别在给药后一周内和前三天明显升高(P<0.01);而感染治疗组的异嗜性粒细胞总数在给药后第5、7、14、21d明显低于感染组(P<0.05)。在给药后第0、1、5、7、14、21d检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和感染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总数分别在给药后3周内和1周内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治疗组淋巴细胞总数在给药后第5、7、14、21d与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和感染治疗组的单核细胞数在给药后的第1d分别上升至11.5(%)和12.17(%),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试验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总数无明显规律性变化;药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性。 整个试验期间,感染组异嗜性粒细胞吞噬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感染治疗组在给药后的第0、1、3、5d异嗜性粒细胞吞噬率逐渐升高,第5d达峰值,后渐次下降至正常范围;药物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抗体水平在试验期间,感染组和感染治疗组凝集抗体效价均持续性增高,第35天感染组凝集抗体效价达最高值1:16,略高于感染治疗组。 给药后0-3d感染治疗组及感染组外周血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迅速升高。通过生化鉴定,证明外周血中分离的金葡菌与接种金葡菌的生化特性完全一致。 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右跗关节在接种后第2d、左跗关节在接种后第7d出现肿胀,随后肿胀程度逐渐严重。感染治疗组鸡只在治疗一周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感染组部分鸡只行走障碍甚至死亡。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鸡只未见异常变化。从药物治疗后第35d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来看,感染治疗组关节部位组织病理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原学
  • 2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与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3.1 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3.2 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 4 预防和治疗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药品
  • 1.2 实验菌株
  • 1.3 质控菌株
  • 1.4 试验动物
  • 1.5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 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实验菌株培养鉴定
  • 2.3 药敏试验
  • 2.4 病理模型复制
  • 2.5 给药及采样处理
  • 1β、IL-2 TNF-α水平的测定'>2.6 血清中IL1β、IL-2 TNF-α水平的测定
  • 2.7 血清抗体的测定
  • 2.8 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 2.9 白细胞分类计数
  • 2.10 外周血细菌分离
  • 2.11 关节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
  • 2.12 数据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实验菌株鉴定结果
  • 2 药敏试验结果
  • 2.1 质量控制试验结果
  • 2.2 待测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 3 血清中IL-1β、IL-2、TNF-a水平的测定
  • 4 血清凝集抗体的测定结果
  • 5 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结果
  • 6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 7 外周血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
  • 8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8.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8.2 关节部位组织病理学变化
  • 讨论
  • 1 IL-1β、IL-2、TNF-a在鸡葡萄球菌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葡萄球菌关节炎的作用
  • 3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关节部位组织病理变化
  • 4 鸡葡萄球菌关节炎发生的可能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石决明散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2].板蓝根微粉水提物抗大肠杆菌活性及其机制的探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9)
    • [3].黄芪多糖对脑死亡状态下肝脏的保护作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03)
    • [4].茯苓多糖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畜牧业环境 2020(12)
    • [5].IL-22对Hp感染的UC模型小鼠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 2020(08)
    • [6].谷氨酰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及IL-6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3(06)
    • [7].不同食用胶与牛肉糜结合力及凝胶性能的比较[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4)
    • [8].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36)
    • [9].白介素-10,白介素-17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 2015(02)
    • [10].洋地黄毒苷对裸鼠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21)
    • [11].黄连解毒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作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0)
    • [12].β连环蛋白与T细胞抑制物过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1)
    • [13].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女性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的临床观察[J]. 上海医学 2014(12)
    • [14].那西肽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08(11)
    • [15].腺苷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0(08)
    • [16].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4(18)
    • [17].补中益气丸对大鼠的补益功效的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 2013(24)
    • [18].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评价中的意义[J]. 医疗装备 2016(21)
    • [19].脉络舒通颗粒对骨折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9)
    • [20].桑仙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及bFGF干预的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5)
    • [21].衣康酸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13)
    • [22].大豆异黄酮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10)
    • [23].茶多酚预防吗啡所致便秘的效果及机制[J]. 医药导报 2017(10)
    • [24].普伐他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4)
    • [25].常山散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试验[J]. 中国兽医科学 2020(09)
    • [26].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改善作用[J]. 中国药房 2017(19)
    • [27].帕瑞昔布对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01)
    • [28].铅暴露大鼠海马区神经颗粒素表达与学习记忆关系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03)
    • [29].大豆异黄酮片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06)
    • [30].天花粉蛋白对人肺癌细胞株凋亡及增殖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22)

    标签:;  ;  ;  ;  

    实验性肉种鸡葡萄球菌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