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在学有所获

兴之所在学有所获

摘要:《电工基础》是职业电子电工教学的基础科目,学习兴趣的建立是学好此科目的一种良好的基础,从开始教学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兴趣的产生将大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理实一体化;实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电工基础是一门职业学校的基础课,其内容涉猎较广,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以为学生只有对电工基础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好电工基础。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此种问题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启蒙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的一个首要任务。要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开设电工学这样的一门学科就是让他们了解相关电磁方面的一般知识及规律,强化学生对于在目前的情况下电磁方面的一些发展及应用状况的了解,让学生列举实际的应用事例,抓住学生探索的心理,从而引起学生的在思想上的一种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思想基础,激发其对知识的兴趣。

2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电工基础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专业课改要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下实验及实训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必须的手段,此能提升学生对于电工学习的兴趣。此种教学模式可丛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2.1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例如,学习电容和电感时,可从家用电器主板上依照所介绍的元件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型号。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元器件的外型、型号,了解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再如,学习电度表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电度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电度表的结构,积极思考其原理的,掌握要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2强化课堂的演示教学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形象直观性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除常规的以书本要求为依据的实验演示外,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2.3强化实验及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如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的安装、调试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

在完成基础的实验项目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及工厂去参观实习,使学生能看到在实验室看不到的设备,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对电力系统及运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学生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只要思想上重视,物质上保障,工作中认真,就能搞好实践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多运用多媒体以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对于一些依靠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探索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内在过程无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及电路瞬态过程等;又如:在讲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星形联接时中线的作用时,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用实验将中线对对称负载、不对称负载的影响展示给学生看。但可利用计算机将实验装置画出,负载全采用普通灯泡,利用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在教学的方法上做调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1擅用问题教学法

富有情趣的提问,会使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常用的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往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致,只疲于应付,而失去了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提问环节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2擅用情境教学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有“着眼发展”的观点,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应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注意拜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做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策略,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授课时可以采用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调整及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恰当的把握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电工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标签:;  ;  ;  

兴之所在学有所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