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1995-2005)

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1995-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关于1995年-2005年间中国大众传媒中性别话语(包括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表达状况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使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媒介市场化与大众文化世俗化背景下,以国家话语、商业力量、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力量、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等多种力量的博弈、协商、组合为线索,对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表达状况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立体化考察。第一章叙事背景部分,梳理了中国大众传媒中社会性别话语表达的历史背景与当代背景;第二章报纸部分,选择了党委机关报、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以及晚报中各一份作为典型,分析了三份不同性质报纸中的性别论述以及社会性别话语的表达状况;第三章杂志部分,本文选择了政治宣传类、爱情婚姻家庭类、时尚消费类女性杂志中的各一份作为代表,分析了女性期刊领域的性别论述以及社会性别话语的表达状况;第四章电影部分,本文将“性别”问题与“国家/民族”、“商业娱乐”、“日常生活”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分析了四类不同层面的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性别论述的状况与特征;第五章电视部分,本文将“性别”问题与“权益”、“经济结构变迁”、“现代性想象”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了三类国产现实主义婚恋题材电视剧中的性别表达状况与特征;第六章网络部分,在对网络性别话语整体描述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话语的学术自觉行为与民间自发行为两方面,探索网络中社会性别话语成长的可能性与存在的困境。通过对几类媒介中的性别话语表达状况的研究,本文认为,任何武断式的“进步”或“退步”的判断都不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作出辨证客观的结论。事实上,在这一阶段,性别话语呈现复杂的多层次状态,其中,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在曲折中前行。这种“悲观与乐观共存,希望与失望同在”的状态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性别价值观的冲撞、更替、杂糅状态相互呼应。造成这一状态的表层原因有二:其一,当代大众传媒的多层次性;其二,当代大众传媒中性别话语正与社会转型的诸多其他议题(如经济结构变迁、东西方文化沟通等)相结合。其深层原因仍在于媒介文本背后力量的多元博弈与不同组合方式。目前,国家话语在一些特定的媒介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强大的商业化潮流带来的负面性别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力量的随着女性权益的觉醒、学术界的推动、女性自身力量的发展,已经得到一定的表达,但总体说来,这一力量在平面媒体与影视媒体中都还比较模糊、在新技术中还面临一些瓶颈,离具有主导地位的力量还有很远的距离。最后,本文认为,在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的道路上,大众传媒中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的未来,将主要取决于媒介内容背后力量博弈的状况。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缘起
  • 一、缘起:社会性别话语在中国的十年
  • 二、问题: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话语
  • 三、意义: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部分
  • 二、国内部分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一、社会性别
  • 二、社会性别话语和性别话语
  • 三、女性主义
  • 四、意识形态
  • 第四节 研究线索、方法与结构
  • 一、研究线索
  • 二、研究方法
  • 三、文章结构
  • 第一章 中国媒介中社会性别话语的叙事背景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一、“国民之母”—近代民族主义话语洪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二、“男女都一样”—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建设与性别平等
  • 第二节 当代背景
  • 一、社会背景:社会转型与社会心理嬗变
  • 二、文化取向: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语境
  • 三、女性问题: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引进
  • 小结
  • 第二章 文字表达中的性别话语(上)—关于报纸的内容分析与文本讨论
  • 第一节 绪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
  • 第二节 内容分析结果
  • 第三节 文本分析
  • 一、《人民日报》:国家议程中的性别
  • 二、《新民晚报》:市民生活中的性别理念
  • 三、《申江服务导报》:市场导向与性别
  • 小结
  • 第三章 文字表达中的性别话语(下)—关于杂志的内容分析与文本讨论
  • 第一节 绪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
  • 第二节 内容分析结果
  • 第三节 文本与意识形态分析
  • 一、《中国妇女》:定位转向中的社会性别观
  • 二、《女友》:情感至上与性别再现
  • 三、《时尚》:性别,在消费的诺亚方舟上
  • 小结
  • 第四章 影像表达中的性别话语(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性别表达
  • 第一节 十年间国产电影的概貌
  • 第二节 国家、民族与性别
  • 一、革命话语中女性的“无我”
  • 二、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想象中的两个西方认同
  • 第三节 商业娱乐电影中的性别论述
  • 一、作为“传统”象征的女性
  • 二、作为“妖妇”象征的女性
  • 三、作为“无奈”象征的女性
  • 第四节 日常生活、平民阶层与性别叙事
  • 一、被呈现的:作为母亲的女性
  • 二、被压抑的:作为个人的女性
  • 三、被遮蔽的:作为公民的女性
  • 第五节 女性电影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救赎
  • 一、被关注的女性情感
  • 二、被虚化的救赎方式
  • 小结
  • 第五章 影像表达中的性别话语(下)—现实婚恋题材电视剧中的性别表达
  • 第一节 十年间电视剧市场化的概述
  • 第二节 被揭示的家庭、性别与权益问题
  • 一、家庭暴力与性别权益
  • 二、性骚扰与性别权益
  • 三、性别权益呈现中的矛盾
  • 第三节 经济结构变迁中的婚恋与性别
  • 一、经济结构与价值观念变迁
  • 二、女性:“夫荣妻贵”的失落
  • 三、开放式、多义性的性别话语
  • 第四节 西方现代性想象中的模拟叙事与性别
  • 一、模拟的文本与西方现代性的想象
  • 二、含糊的意识形态内涵(Ideological Ambiguity)
  • 小结
  •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 第一节 网络:性别的乌托邦?
  • 第二节 学术自觉行为:女性研究网站
  • 一、官方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 二、科研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 三、民间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 第三节 民间自发行为:以关于“超女”李宇春的网络评论为例
  • 一、“中性气质”:颠覆传统性别规范
  • 二、“中性气质”:作为权力反抗工具
  • 小结
  • 结束语 大众传媒中社会性别话语的未来
  • 一、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图景
  • 二、社会性别话语的未来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妇女与媒体”部分)
  • 附录二 大陆地区主要的女性与社会性别研究网站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湖南省高校为例[J]. 大庆社会科学 2020(01)
    • [2].媒介行业推进社会性别意识的路径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2)
    • [3].试析隐性课程在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中的作用[J]. 长江丛刊 2019(35)
    • [4].社会性别意识下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研究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 [5].声音[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7(10)
    • [6].女高中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培养重要性[J]. 金田 2013(08)
    • [7].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偏差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12)
    • [8].高校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探析[J]. 读天下 2016(10)
    • [9].影视教学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解析——以电影《图雅的婚事》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 2014(03)
    • [10].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以湖北省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5)
    • [11].社会性别意识下的《神奇动物在哪里》[J]. 电影文学 2017(11)
    • [12].社会性别意识偏差对当今女大学生的影响[J]. 校园心理 2012(03)
    • [13].社会性别意识与公益救助[J]. 社会与公益 2011(03)
    • [14].中国农村社会性别意识量表的发展与验证[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2)
    • [15].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3)
    • [16].科学决策中的性别意识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7].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反思[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1)
    • [18].比较法视野下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女性人才发展——以我国立法中的女性发展为视角[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9(04)
    • [19].简析高校心理健康教材社会性别意识之缺失[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4)
    • [20].社会性别意识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为例[J]. 人口与经济 2012(03)
    • [21].积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进程[J]. 今日科苑 2010(08)
    • [22].北京市幼儿教师性别意识现状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02)
    • [23].社会性别视域下高校美女文化现象解析[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02)
    • [24].知识女性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影响及对策[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5].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存在问题[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4)
    • [26].羸弱与担当:灾荒视域下的清代妇女及其家庭反哺——以《流民记》为中心的考察[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重构女大学生婚恋观中的性别意识[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1)
    • [28].女子院校的教师性别意识[J]. 改革与开放 2010(06)
    • [29].社会性别意识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发展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7)
    • [30].社会性别意识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发展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0)

    标签:;  ;  ;  ;  

    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1995-200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