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部分具有音乐性的中国现代小说为考察对象,以Werner Wolf的小说音乐化研究为理论背景,试图以跨艺术的视点来敞开小说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理解这两种艺术互为创造和批评的参照时彼此之间的重叠与落差,从而在这些重叠与落差的缝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与艺术的深层解读。因此,本文中小说的音乐性主要的更是一种把握和理解作品、乃至世界的方式,是一种任何有机生命形式的内在深层结构。论文分成四个部分。论文的绪言部分对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强调对小说的音乐性研究也必须纳入系统规范的研究程序之中。梳理国内外关于小说与音乐的关系(音乐化/音乐性)研究成果、现状与未来走向。第一章从理论上论述小说音乐性的学理依据。在中国艺术精神的范畴中,生命、艺术与音乐性三者之间天然地关联着。如果说生命现象是一切艺术的根源,那么音乐性则是二者深层关联的关键词之一。而实际上,这一点在西方艺术史上也概莫能外。作为文学艺术王国里的小说,这一文类的音乐性似乎隐蔽得令人谈论起来都觉得困难。从与音乐结邻为“姊妹艺术”的诗歌的音乐性,到小说的音乐性,这期间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音乐性转移的过程?小说的音乐化与音乐性的区别在哪里?不同于西方小说史,音乐性才是理解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和批评与音乐的合适切入点,但音乐化在这里作为实现音乐性的手段之一出现。这也是本研究与Werner Wolf的研究方法的区别之所在。因为音乐性还试图解决手段之后的某些精神问题。正是依据这样一种区分,论文的下面三章分别从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显性特质与隐性特质分层次进行论述。第二章,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显性特质的第一个部分,也即从语言层面上来考察音乐性。小说作品首先是作为“声音系列”存在的,当我们面对不同风格的“声音系列”,我们已经在享受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小说语言艺术,以及语言所传递的那一种情感方式。浸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现代作家如鲁迅、叶圣陶等对作文有着本能的要求:“适于耳顺于口”。第二节以《上海的狐步舞》为例,分析当小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发生变化,能指裸露自身的物质感,其滑动直逼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旋律的自主流淌。论文接着在所谓的“文字音乐”或是形式模仿的层面上再度思考与审视这种小说语言的音乐性现象。第三节考察小说语言音乐性的形式功能。论文认为作家在将音乐作为文学理想参照的情况下,小说语言的音乐性至少具有服从与逃逸,以及表现新的情感结构的功能。论文的第三章是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显性特质的第二个部分,也即着眼于结构层面上的音乐性。首先,论文以沈从文的小说《看虹录》作为案例,探析作家“用人心人事作曲”的独特实践,并指出该小说不仅在结构上模仿音乐,并且实际上在营造一节聆听音乐的幻觉真实,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以文述乐”(verbal music)。这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乃至世界小说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次,论文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涉足其复调及音乐性特征。只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主要是批评者赋予的音乐性解读。最后,论文指出小说结构的音乐性至少具有如下功能:线性叙事的空间化功能、作为一种世界秩序的象征、以及焕发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模式外光芒的功能。第四章是关于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隐性特质。这一特质是音乐化所无法涵盖的主要方面。论文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两部著名的抒情小说《边城》、《呼兰河传》为例。同样的,前者是有意识地“音乐”的方法写的,后者属于特定生命条件下最本真状态的流露所具有的生命节奏。二者都几近天籁,因而极其圆融地体现出论文第一章所展开的生命、艺术与音乐性的意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相关术语的界定
  • 四、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小说的音乐性
  • 第一节 生命与艺术的音乐性
  • 1、独特的生命体认
  • 2、源于自然、生命的艺术
  • 3、作为生命与艺术内在结构的音乐性
  • 第二节 小说音乐性的内蕴
  • 1、从诗歌的音乐性到小说的音乐性
  • 3、作为手段和目的的小说音乐性
  •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说与音乐
  • 1、中国现代小说与音乐的关联
  • 2、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音乐性感知
  •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显性特质(一)
  • 第一节 《倾城之恋》及其他: "声音系列"的音乐性
  • 1、小说的"声音系列"
  • 2、"适于口而顺于耳"
  • 3、作为形式与风格的小说语言音乐性
  • 第二节 《上海的狐步舞》: 能指与重复的旋律
  • 1、能指的旋律
  • 2、重复与狐步舞
  • 3、"文字音乐"还是形式模仿?
  • 第三节 小说语言音乐性的形式功能
  • 1、如何"表现一抽象美丽印象"?
  • 2、语言媒介: 服从——逃逸功能
  • 3、新的情感结构功能
  •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显性特质(二)
  • 第一节 "用人心人事作曲"的实践: 《看虹录》
  • 1、作曲实践之一: 一节真实的"音乐"
  • 2、作曲实践之二: 《看虹录》的复调
  • 第二节 《狂人日记》的复调世界
  • 1、复调与小说的音乐性
  • 2、《狂人日记》的复调与音乐性特征
  • 第三节 小说结构音乐性的形式功能
  • 1、线性叙事的空间化功能
  • 2、一种世界秩序的象征
  • 3、模式外的光芒
  • 第四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隐性特质
  • 第一节 《边城》: "舒适的呼吸"
  • 1、语言节奏
  • 2、情感浓度节奏
  • 3、情节发展节奏
  • 第二节 《呼兰河传》: 生命的音乐性形式
  • 1、回忆、生命与表达
  • 2、《呼兰河传》的音乐性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曹文轩小说语言的音乐性——从汉语节律学的视角出发[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3].新世纪小说语言的“华美”与“平实”[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12)
    • [4].挖掘文本留白,培养小说语言符号意识[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20(03)
    • [5].作家笔下的自留地[J]. 金山 2019(10)
    • [6].我们的旗[J]. 时代报告 2016(12)
    • [7].《风乐桃花》[J]. 作品 2017(05)
    • [8].丁玲解放前小说语言变化探讨[J]. 北方文学 2017(20)
    • [9].《蜗居》:官场笼罩下的商场、情场、名利场[J]. 雨花 2017(12)
    • [10].小说语言鉴赏的五个角度[J].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2(03)
    • [11].多少是多 多少是少——小说语言的效率[J]. 青春 2012(07)
    • [12].第十课 生命的织体——小说语言的意义[J]. 青春 2012(10)
    • [13].论东西小说语言的含蓄风格[J]. 长城 2009(06)
    • [14].英语小说语言浅析[J]. 考试周刊 2011(29)
    • [15].统摄语言江湖的立法——刘恪《现代小说语言美学》所设的理论高标[J]. 中州大学学报 2014(01)
    • [16].平凡之中见伟大[J]. 作文大王(小学版) 2013(Z2)
    • [17].小说语言的史学建构与文体政治视野[J]. 云梦学刊 2014(02)
    • [18].论新世纪小说语言创新形态的误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9].继承与新变:新世纪小说语言研究综论[J]. 东南学术 2014(03)
    • [20].论陈映真小说语言的音乐美[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10)
    • [21].网络小说语言弊病原因试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 [22].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小说语言理论[J]. 中国文学研究 2008(04)
    • [23].意识·身体·沉默——库切小说语言的历史性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4)
    • [24].小说语言的弹性[J]. 唐山文学 2016(08)
    • [25].民初小说语言的建构与特质[J]. 青海社会科学 2013(01)
    • [26].网络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J]. 孝感学院学报 2011(06)
    • [27].诗性雅致兼容通俗和民间色彩——论林白小说语言特点[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8].路翎小说语言得与失的悖论——一道不会唱歌的长墙:诗化的路翎文本[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3)
    • [29].约翰·斯坦贝克小说语言的诗性特征[J]. 语文建设 2016(14)
    • [30].反常亦合道 变异生奇趣——论阎连科小说语言的阻拒性[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06)

    标签:;  ;  ;  ;  

    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