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4090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眩晕的原因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的治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到,造成眩晕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通过不同措施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疾病好转率较高。结论眩晕患者的疾病相关病因众多,其中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为主,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眩晕;病因;治疗措施

引言

眩晕是神经内科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没有明确的特定人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具有普遍性[1]。其发病原理为:由于患者对自身的空间定位和平衡感觉发生了障碍,进而对自身或者外界物体感觉产生的一种运动性幻觉或位置性的错觉[2]。眩晕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同时还涉及到多个学科,其疾病谱结构复杂,且该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但是许多基层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又不足,这就容易导致误诊的情况出现。本研究对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出现,并且都具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还有一定程度上的呕吐和恶心等相关症状伴随出现,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且均被确诊。7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39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47.36±10.94)岁,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并记录,调查包括以下的内容:①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加以记录,例如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与活动的关系、其他伴随的症状等方面;②发生症状时的确切感受,例如发生眩晕时出现的视觉旋转感受、视觉倾斜感、视觉晃动感、自身不稳感等方面;③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包括耳鼻喉科相关疾病、外伤疾病等方面[3]。然后可以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其中体格检查的项目较少,通常有常规心腹肺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神经内科检查等。辅助型检查的项目较多,通常包括视频眼震电图检查、主观垂直视觉检查、眼底照像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方面。然后依据患者的个人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及方法,并对其进行汇总,在完成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价,可分为痊愈:患者的眩晕症状及其他症状全部消失,出院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出现;有效:患者的眩晕症状及其他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出院3个月后复发情况较少出现;无效:患者的眩晕症状及其他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的情况出现。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和t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

2结果

2.1眩晕病因分类统计

在引发眩晕的各种病因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两者分别占比为32.8%和27.1%,其余病因依次为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多感觉性神经病、前庭阵发症,如表1。

2.2各种治疗措施汇总分析

对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措施如下:充足的卧床睡眠休息;只能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静脉补液;对所有患者同时给予适量镇静剂、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脑水肿改善药等常规药物;进行中医辨证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如表2。在经过治疗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工作,其中治愈42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1%。

3讨论

眩晕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其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因此在临床诊断上的误诊率较高,根据类型可以把眩晕分为两类:即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其中真性眩晕的患病原因是受到眼部、患者本身视觉或前庭系统的相关疾病影响所导致的,其特征表现就是:患者的视觉上受到外界物体影响,或者患者自身视觉上的旋转感;而假性眩晕的特征表现为:患者没有明显视觉上的幻觉感,转动感也不明显,并且假性眩晕的患病原因也很多,大多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导致的,例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疾病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眩晕感,作为疾病伴随症状出现。

眩晕病因具有广泛性,可同时涉及多个学科及多种疾病的症状,再加上眩晕发病时没有明显的征兆,其诱因尚不明确,因此在疾病预防方面困难较大。以往的研究多为耳鼻喉科为主,但是本次研究立足于神经内科,目的就在于为神经内科的医师诊治眩晕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为眩晕的患病原因前两位,其占比较大,其后依次为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多感觉性神经病、前庭阵发症,每种不同病因都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眩晕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加静脉补液、常规药物、中医辨证药物、针灸、高压氧等措施进行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达到了87.1%,效果显著,对眩晕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眩晕患者疾病相关病因众多,其中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为主,同时可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斐,王兴国,庄建华,等.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患者病因初步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4):1054-1056.

[2]李春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6(7):73

[3]薛慧,崇奕,蒋子栋,等.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6):1227-1230.

[4]孙彦波,孙淑艳,段英辉,等.首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4):348-349.

[5]王静芬.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5):49.

标签:;  ;  ;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